我猜测人民币正在向诚实货币转型。思路如下:
一、人民币向诚实货币转型的条件
1、目前一般认为人民币是居于贬值货币和诚实货币之间的中间型货币,它要向诚实型货币转型,最基本条件是货币总量恒定和不可伪造(这里的伪造主要指滥发货币);
2、第二个条件是在转型过程中要保证对自身经济发展不产生致命冲击,最好能够实现较平稳过渡,关键是要闯过升值导致的出口下降关;
3、第三个条件是要保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保证国际流通性。
二、已知国家战略中与此相符的部分
1、国家战略中目前有两方面可为实现第二个转型条件打好基础
第一方面是改变出口战略,由向美国市场出口换美元外汇为主的出口战略,逐步转变为向互补进口国出口换战略资源为主的出口战略。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出口技术含量的比较优势能体现出来(对美国来说技术含量中低的产品对巴西、澳大利亚、非洲来说可能就相对高些了),二是国际过剩型产品可避开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为国内企业实现产品转型升级争取到时间,三是出口产品换回的贬值货币外汇可以立即进口战略资源来消费掉,避免外部输入贬值货币甚至消耗掉一部分已有贬值货币存量。想法依据是两条新丝绸之路市场的开拓、重新重视和加大非洲市场开拓(咱们在美国市场是过剩产品,到这些市场竞争激烈性就没有那么大了,而且争取到了树立品牌、形象、转型升级的时间),以及此过程中大手笔的投资合作(美元留在手里只能被动,不花被贬值赖账,想花从美国及其盟友手中买不到任何对我们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东西,人家对咱们防范极严)。
第二个方面是加速提高本国经济内循环发展能力,提高抗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这样做的好处中央强调了多次,即所谓扩大内需政策,但只有十八届三中全会才是真出手、出对手了。想法依据是三中全会有关三农的全新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启动新型城镇化道路,目的是大幅拉动内需,提高经济自循环发展能力。
2、国家目前实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可为实现第三个条件打下基础
3、目前国家战略中还看不出怎样在为实现第一个条件打基础,原因估计是另外两个条件要先准备好才能启动第三个条件相关战术,也就是时机还不成熟。那么,时机成熟时,相关战术是什么呢?我的猜测如下:
第一是保证贬值货币储备只减不增;
第二是人民币透明化,发行新版人民币,发行量和编号公开,可查询、可追踪(例如用条码技术,这样与现在货币系统兼容性最好,成本最低),确保货币发行和使用在人民监控下(这样既可监视是否出现政府滥发型“假币”,又能通过全程追踪确认重复货币中哪个是真的);
第三是人民币贬值递减,公开承诺,适时逐步推进(主要是处理好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渐进式向总量恒定的目标前进;
第四是人民币面值下分,在面值总量恒定后,为满足流通对货币数量的需求,只能向下分解币值,将一部分编号的人民币回收,载体和编号销毁,将其面值分解为更小值后再投放,公布分解后的载体对应的编号。
三、已知国家政策中看不明白的部分
1、打压比特币,但不打死,除不认可是货币,给其交易制造障碍外,并不认为其非法,民间可自由交易;
2、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到底走贬值货币路线还是诚实货币路线,没有明确表态;
3、美元外汇储备不大力购买黄金提取权、实物黄金,却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家的主场)去买它的什么货币提取权?(记不清是个什么东西了,反正还是贬值货币类的东西,这和受制于美元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如果选择向诚实货币渐进,目前的举措到底是为建立国字号统一的比特币第三方支付平台采取的手段,还是确实对比特币与人民币如何合作、融合、互促没想明白?
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没认清这种趋势:诚实货币最后总量恒定,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它的发行权的终结,也即政府必然会丧失诚实货币的发行权!!!政府在此后所能做的只能是管理好、应用好存量而已,而它若再实现国际化,那么它必然就是属于世界的了,不再属于包括其当初的发行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了,只属于它的使用者了,这点和比特币、金银最终是一样的——诚实货币的发行权最终都会脱离国家,回归自然或数学,人们所能拥有的只剩它的使用权而已。
其他方面的信息太少,目前只能想到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