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槐国槐中国槐。槐树也称国槐、家槐,以区别引进栽植的“洋槐树”。国槐树树高15-25米,枝多叶密,绿荫如盖。花两性,顶生,蝶形,黄白色。7-8月开花,9-10月结果,荚果肉质,串珠状,成熟后干涸不开裂,常见挂树梢,经冬不落。木材黄褐色,较坚韧,富弹性,耐水湿,是建筑、车辆、农具、雕刻用材。花作黄色染料,花果入药有收敛、止血之效。根皮煎汁治烫伤,是重要行道树和景观树。龙爪槐系国槐的芽变品种。树冠如伞,姿态优美,枝条构成盘状,上部蟠曲如龙,老树奇特苍古。观赏价值很高,叶、花供观赏,其姿态优美,是优良的园林树种。自古以来,多对称栽植于庙宇,所堂等建筑物两侧,以点缀庭园。采用矮干盆栽观赏,使人感觉柔和潇洒。开花季节,米黄花絮布满枝头,似黄伞蔽目,更加美丽。自周代以来,3000多年时间,国人种槐、用槐、赏槐、敬槐、护槐,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厚重而广博的槐树文化。
周代三公列槐下。《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周礼·朝土》载:在外朝树槐棘以分朝臣品位。大臣朝见帝王之前,先在外朝列队等候,即“五更待漏”。外朝排列着槐树和枣树,称为“槐棘”。文武官员按官职品位依次分列于槐棘之下,三公列槐下,公卿列棘下。前面三棵槐树是“三公”位置,“三槐”便成“三公”代称,槐便有宰辅之象征,这对后世槐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三公为国家重臣,举足轻重,演绎出“槐鼎”之位、“槐铉”之职均指三公之位。当某人位列三公,即说他“越登槐鼎”或“越登槐铉”。后来进一步发展出槐位、槐卿、槐望、槐岳、槐蝉等多指朝廷高官,槐棘也是大臣代名词。后世在门前、院中栽植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之意。槐宸指宫殿,槐掖指宫廷,槐宅指三公宅邸等。自周代以来,槐与官就结下不解之缘。
“槐花黄,举子忙”。槐树与书生士子仕途相关联。王莽崇尚周礼,好复古制。《三辅黄图》载:“元始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辟雍为博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株。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逊。议论槐下,侃侃阉阉。”这在汉代长安称之“槐市”,是读书人交易的地方,也是读书人聚会的地方,因此“槐市”也是“学市”。北周庚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有“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之句。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亦言:“期青紫于通径,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协畅熏风。”其后,还以槐指学宫、学舍。唐武元衡《酬谈校书》云:“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可以想见唐代长安学宫中的情调。自唐代以来,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沿此阶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由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钱易《南部新书》记载: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噀,请题目于知己,朝达谓之私试。七月后设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后代诗人多有吟咏,段成己《和杨彦衡见寄之作》“几年奔走趋槐黄,两脚红尘驿路长。”黄庭坚《次韵解文将》“槐催举子著花黄,来食邯郸道上梁。”范成大《送刘唐卿》“槐黄灯火困豪英,此去书窗得此生”。 明代诗人袁宏道经过陕西华县大槐树,其诗作《古槐》题记:华州公署古槐大可四十围,盖二百余年物也,余题之日国槐,诗以记之。诗曰:“孙枝郁郁遍三秦,溜烟笼雨不记春。若论花黄忙举子,已曾忙过九朝人。”古槐、槐花黄、举子忙,以及九朝人的时间跨度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仕途发达仰仗槐。《花镜》云:“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古人常在自家庭院、门前、屋后栽种三棵槐树以期应“三槐”之兆,期待子孙官位“列槐下”,位极人臣。《宋史·王旦传》载:旦父祜“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到宋真宗时王旦果然作了公相。苏轼特为此事作《三槐堂铭》,后人以“三槐堂”泛指高官之宅第,“三槐”一度成为王姓代称。沈括《梦溪笔谈》载:“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阁者,多至人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掳之者。”大臣门旁植槐,名为槐门者,乃大臣怀柔百姓、奉仕帝王之官吏故也。将书房称作“槐厅”,将庭院称之“槐院”者也不鲜见。槐树还被认为是“灵星之精”,有公断诉讼之能。戏曲《天仙配》也有槐荫树下判定婚事,后又送子槐下的情节。至此,槐树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吉祥如意槐帮忙。古人将槐树视为可以带来福气的木精,历来赋予槐树吉祥、幸福、美好的意向。风水学者认为槐树、桂花、竹、椿、棕榈、橘树、灵芝、梅、榕、枣、石榴、葡萄、海棠等13种植物为增吉植物。民间流传有“门前一棵槐,财源滚滚来”。也有民谚“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又说“院中一棵槐,幸福自然来”。杜甫在《槐叶冷淘》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筋,香饭兼包芦……”说明在唐代槐树是普通百姓以至帝王将相品食的佳肴。在京城贡院有一棵驰名的“文昌槐”,相传它与文运有关。国子监古槐成林,其中双干古槐是驰名的“吉祥槐”。清乾隆皇帝曾为北海画舫斋古柯亭写有《御制古槐诗》云:“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可见,乾隆也称槐树为“嘉树”。过去,给孩子取名“槐”字比较常见,如树槐、三槐、拴槐、得槐等。人名中常见松、柏、柳、槐。松者取其长青,柏者取其长寿,柳者取其柔韧,槐者取其显贵、取其荫庇、亦取其长寿耳。以往鬼狐小说、神话故事中常有桃精、柳怪之类,却未出现有关槐树精灵鬼怪内容。偶遇古槐树被雷电击毁,也认为是妖孽藏于其中。
听得蝉鸣思乡情。古人有不少与槐树有关的诗作,大多将槐树、槐花,以及蝉鸣联系在一起,表达怀念故乡的思想情感。白居易《早蝉》诗云:“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诗中淡淡的乡思乡愁跃然纸上。白居易还有一首同名诗《早蝉》“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表达着同样的思想情感。姚合《闻新蝉寄李馀》“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以及许浑《夏日寄江上亲友》“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还有张籍《送萧远弟》“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似乎表达着相同的情感内容。难怪有人说,“槐”就是“怀”,槐树就是怀念故乡的树。
槐树亦作里程碑。在古时候,官道每隔一里设一土台,以为里程碑。至西魏,京兆杜陵人韦孝宽任雍州刺史,眼见土台日晒雨淋易崩塌,经常维护成本高,将雍州境内官道土台改种槐树,不失计程作用又能为过往行人遮阴避雨。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巡视京畿时加以赞赏。宇文泰令全国一律用槐树替代官道土台,规定每隔一里种槐一棵,隔十里种三棵,隔百里种五棵。随着西魏疆域扩大,官道植树制度一直沿续下来,其后历朝历代沿用。至此,槐树既是里程碑又是行道树。时至今日,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槐树以其古朴身姿继续扮演着行道树、景观树、文化树的重要角色。槐树是北京市市树,山西省省树。也是西安、石家庄、唐山、保定、张家口、承德、太原、大同、长治、辽阳、盘锦、咸阳、武威、蚌埠、烟台、济宁、安阳、漯河、三门峡等城市的市树。
洪洞槐树人气王。“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谣道尽了600多年前波澜壮阔移民史。元朝末年,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民族矛盾激化,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镇压,激战十余年,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百姓十亡七八,原本人丁兴旺之地变得人烟稀少。“靖难之役”更是雪上加霜。与中原邻省不同,元政府统治的山西幸免战乱,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使得这里人口稠密,加之大批难民落足,山西尤其晋南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明初从洪武至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明政府一共组织实施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百万民众迁往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市,古槐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如今古槐移民后代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根在洪洞,祖在老槐”。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已经成为知名旅游品牌。洪洞大槐树成了海内外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在2008年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值得一提,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最后吊死在北京景山的一棵槐树下,可惜这棵槐树没能保存下来。
张飞勒马望古槐。相传东汉末年,张飞去汝南途中,路过平舆二龙里,发现一棵参天大树,旋即勒转马头,昂首仰望古槐,张开双臂合抱树身。此时,走来一位老者讲述了此树来历。战国时期宋国圣人墨子前去劝说楚王不要进攻宋国,一路走得又热又渴,至此遇见一位百岁老翁在井边汲水栽树。他便上前施礼,请求老翁借口水喝。喝罢水,他问老翁:“你老人家如此年迈,为何还要栽树?”老翁笑道:“百岁栽树,造福后人!”墨子听得,深受感动,便动手帮助老翁挖坑、浇水,栽下此树。张飞闻听感叹道:“真乃神奇古槐,堪称稀世珍宝,愿吾与汝同寿!”张飞离开时依依不舍,不时勒马回首,一望再望。张飞勒马望古槐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明清文人李尚苑诗云:“闻道平舆有古槐,世人传说汉时栽。千年神物独存种,百代灵根自葆胎。”
与日俱增槐兄弟。在国槐基础上,中国先后引进栽植了刺槐、香槐和紫穗槐。刺槐,也叫洋槐,原产美国东部。落叶乔木,树高20米,胸径1米。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纵裂。小枝光滑,有托叶刺。小叶窄椭圆形或卵形,质地薄,两面光滑无毛。总状花序,花冠白色,具清香气。荚果扁平,种子扁肾形,黑色或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起初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因树冠高大,叶色鲜绿,花季绿白相映,素雅而芳香,观赏价值逐渐受到重视。香槐,落叶乔木,树高16米,胸径90厘米。树皮暗灰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小叶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部叶倒卵状椭圆形。圆锥花序疏松,总花梗被褐色短柔毛,白色芳香。荚果扁,密生短柔毛。花期6-7月,果期9-10月。秋叶黄亮,具有观赏性。紫穗槐丛生落叶灌木,枝条细长柔韧,通直无节,粗细均匀。生长快,植株自地表平茬后,新枝当年可达1.5米。强壮株丛可萌生15-30个萌条,可割条10-20年,可编织用具。花期5-6月,果期9-10月。北方重要蜜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