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模具机电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这些年来,湖北省模具工业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许多方面同沿海发达的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1、企业结构不合理

  国有成分比较重,模具生产厂家半数以上是工模具分厂(公司)、车间,自产自用的模具比重大。近年来,民营和股份制模具企业虽有所发展,但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2、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高档模具设计制作水平不足

  尽管拥有东风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湖北十堰先锋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鄂丰模具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知名模具企业,但从整体来看,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高档模具设计制作水平还较低。企业拥有精密数控加工设备的比重还不大,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很高;许多先进模具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

  3、模具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由于模具生产厂家相对不集中,且大部分全能厂的工模具分厂(车间)生产的模具属自产自用,市场化程度低,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协作比较差,因而模具生产周期比较长。要形成有序、完备、集中和有协作能力的按现代机制运行的市场,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扩大,模具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技术及创新等方面的原因,湖北模具行业与国外仍有巨大的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低水平重复,产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在高端精密模具上仍严重依赖进口,大量进口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模具专家罗百辉指出,我国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一直是模具行业发展中的一大硬伤,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模具行业今后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适用性和性能。事实上在某些产品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在可靠性和适应性方面就略逊一筹。这也是我国模具行业未来发展应解决的一大瓶颈,才能使国产模具更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湖北市场对精密模具的需求将主要集中在仪表外观、结构设计、扩大应用领域、提高可靠性等方面。数字仪表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可靠性。

  截止2012年底,我国国产模具产品的总体质量还是可以肯定的,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在产品的一些可靠性上,却仍然还是国产精密模具行业发展中的一大硬伤,这同时也成为国产模具机电产品亟需解决的硬伤之一。而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我国模具机电行业也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未来五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未来五年,我国模具机电行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和积极拓展网络营销,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