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作为一个革命性的新型交通工具对中国潜在的意义还远远没有被充分认识。本节将论述高铁与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对中国国内发展战略的意义。
谈到建设在交通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外部环境中为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重新布局,把开发西部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把发展动力由过去只依靠海权战略的单向驱动变成同时依靠海权战略与陆权战略的双向驱动。
这将把开发西部的意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发西部将不再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自然延伸,也不再是一个单纯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社会政策,更不再是 为了维稳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措施,它将成为中国国际大战略的重要支柱,成为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陆权战略将从根本上扭转过去30年来由于单 纯依赖蓝海战略而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1、由单向驱动向双向驱动转变
当初对外开放时,中国还是一个穷国,经济发展严重地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大力引进外资,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在全球生产体系中 的最底端寻找自己的位置。这种以加工贸易为基本特征的蓝海战略在本质上是一种依附型发展。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 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五大对外投资国。如果继续强调自己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汇率的掩护下依靠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向传统市场的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中国将 不仅仅在国际公关上要大大失分,而且还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弹。
通过建设高铁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作贡献,而且对中国自身也十分有利。这种向西的对外开放既能带动沿线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欧亚大陆经济圈,为本国产品开拓更多的市场。
在蓝海战略的基础之上追求丝绸之路战略等于是为中国经济装上两台发动机。位于东部的一台依托海洋,动力来自于环太平洋经济整合,而位于西部的一台依托 内陆,动力则来自于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当经济的发展由单向驱动变为双向驱动,中国就可以防范因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导致发动机中的一台突然熄火对本国造成重 大影响。
交通工具的发展直接带来经济活动地点、出口市场以及物流方向的变化。当中国把欧亚大陆当成开放的新方向时,西部就由原来的战略后方变成了战略前沿,新疆就变成了1980年代初的广东。
在蓝海战略下,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这导致生产要素以及其他资源向沿海地区的高度集中。其后果是中国经济这一庞然大物只站在一条腿上。这种 不平衡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沿海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城市化向沿海地区的集中使农业生产上最有效率 的可耕地被大量用于商业开发,人口剧增使得许多东部城市的功能已经不堪其负。生产活动向沿海地区的集中加大了能源资源的储备地与使用地之间的距离并造成极 大的浪费。最后,西部人口的相对过疏化进一步发展造成国家安全方面的隐患。
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将以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为战略依托,大力推动向西对外开放。当西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极时,以上的四个趋势将被全面扭转。经济 活动向西迁移将导致西部居民的收入提高,与东部的不平等程度下降。在西部发展制造业也将会大大缩短能源与制造业之间的距离,避免在长途输送能源时的浪费。 非可耕地与太阳能和风能等新技术的结合将为西部带来低碳与生态的城市化。经济活动向西迁移将会引起人口的迁入,而人口密度的增加将导致国防安全的增强
高铁对国内发展的战略意义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