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入到最后的关键时刻--新老交替,政权交接的重要时刻,前天全国政协的领导人出炉,今天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正副委员长名单也已经确定,明天总理的人选也相应确定,其实其中的安排大家几年前就已经知道,毫无悬念,当然也有一些意外,比如李源潮升任国家副主席,这样来说汪洋同志应该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下一步的重头戏就是总理组建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而同样一些人选之前就已经确定,一些人选可能已经确定但未透露出更多信息或者还没有协调好,比如央行行长和证监会主席人选,这两个职位大家的关注点更高,也爆料出许多内幕,比如先是传言周行长卸任,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又传继续担任行长职务,同样郭主席先是传言主导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但高层协调未果,而这几天又传言辞职调任山东省长,如果属实,即使是平调,在我认为也是降的含义,也正如一些人士分析,今年其57岁,如果在短期内成为省委书记,再上调中央或许可以担任更高的领导职务,但是要转正为书记以及书记干一届都有不小的工作和能量上的挑战,不如在证监会主席位置上继续干,因为已经熟悉工作快两年了。
对于两人大家都很熟悉,我也曾几次在现场聆听两位的演讲。可以说两人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学术型官员,儒雅,高大,戴眼镜,微笑,亲力亲为,锐意改革等等,可以说在上一届国务院财经部委中,两人是少有的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学者型官员。从80年代参与价格改革,转型经济研究就开始声名鹊起,随后获得我国经济学的诺贝尔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并进入国家体改委进行体制改革工作,可以说参与到许多经济改革研究和实践之中,因而也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推动改革的责任和冲动,特别是哪些领域需要改革,改革会遇到哪些障碍,以及如何突围等等,也就是对改革的未来有一定的预知和把握,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者往往是超脱的,个人利益得失看得很轻,而更在于追求真理,担当责任,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更有勇气和魄力去推动改革,而不会轻易动摇。
目前来说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是涉及利益最多的部门,而这两大市场与央行行长,证监会主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当下资本市场是哀鸿遍野,长期萎靡,大量散户被套牢,利益有很大的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股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着眼于当前,还是立足于长远?我想郭主席实施的许多新政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那就是致力于扫除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建立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也正是从这个层面说,革命尚未成功,国家怎能无情的去换人?之前我就说过,从之前几任央行行长的履历来看,新任行长应该具备央行,外储局,商业银行等单位的工作经验,同时央行行长职务要求的学术型更强一些,而且年龄也较合适,57岁,适应两三年,再干一届,无疑郭是最佳人选,但若周行长继续连任,我想郭也不应该调离本职位来让他和新任者回避矛盾,而应该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基础性改革,以给更多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可信的,可依赖的资本市场!
另外当前中国经济两大问题就是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因为刚才说过两个市场涉及到太多,太大的利益,如果两个市场能健康有序发展了,同时也不出现新的类似市场以吸引新的集中式投资,投入,那么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大大的改善,企业也会更多关注自身内涵的提升(而不是上市圈钱或者去扎堆开发房产),居民和个人消费也会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