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信,是儒家的五常之一,是最基本的待人接物之道。“人无信不立”,整个社会如果没有了诚信,就会出大乱。“与国人交,止于信。”儒家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五常就是五个最根本的信条。
《论语》里面有记载,孔子的学生里面有一个叫子贡的,有一天他找到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就是说作为一个统治者、领导者,应该注意哪几方面?
孔子说:很简单,做到三方面就行了。哪三方面呢?一是“足食”,粮食要够,老百姓要有温饱,能奔小康;二是“足兵”,国力要强盛,国防加强以防御外敌入侵,尤其是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民族的侵袭非常频繁;三是“民信之”,老百姓之间要有诚信。这是为政之道的三个要点。
子贡听了以后,继续又问,您老说的三个基本条件,如果只取其二,怎么办?如要非要拿掉一个,您拿掉哪一个呢?
孔子说:“去兵”。不要军队了。没关系,只要粮食足,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也将就了。
但子贡还不依,还要逼老师,在“足食”和“民信”这两个之间,非要再去一个,您准备
去掉什么?
孔子坚决地说:“去食”。不要粮食了,不吃饭了。
子贡反问道:去食,没饭吃,人都死了,还留个信用干什么?这时,孔子就说了一句
非常经典的话:“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死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要死,你也要死,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都死了,大家都得死,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人没有诚信的话,做人都成问题了。所以在儒家的眼里,一个人没有诚信,那他就算不上一个人。“民无信不立”,没有诚信就不能直立行走,那就是四肢着地。
人无诚信那就不叫人,一个社会没有诚信,就谈不上好的社会。诚信在儒家的思
想里,在儒家的观念中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