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树世界——树的“三大生产”


  树的“三大生产”

  毫无疑问,树本身是一种产品,一种中间产品。所以,人们将树,无论是小树、中树,还是大树,都作为生产对象和交易对象,从而形成生产树的产业链条。但人们生产和交易树,并不是终极目的,形形色色的树生产和树交易的背后,人们所追求的是树生产的“三大产品”,即树产品、树生态、树景观。这才是“树木”的终极缘由。

  其一,树的产品生产。树生命代谢过程生产出物质产品,形成了经济财富,直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消费需要。森林是人类老家,森林养育了人,说到底是树养育了人。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树的经济价值,首先是树木果实、叶子、花卉,以及液汁,的食用药用价值,其次是树的柔软枝条,用以编织生活用具,再次是树的干、枝甚至是根,用以构筑支撑物。树体全部构件是生物质能源,人们生产生活用能的重要来源。人类早期经济活动,就是以树为基础,开发利用树产品的经济活动。

  其二,树的生态生产。树是森林的微观基础,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微观基础,树生命代谢过程生产出生态产品,形成生态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生态消费需要。树叶是最前卫“生态战士”,“光合作用”最主要阵地。树叶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由此推动树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个过程是吸收二氧化碳、蒸腾水分的过程,也是“吸碳放氧”、“净化空气”的过程。树的枝叶的集合便是树冠,树冠可“调节气候”,防止“风沙”吹袭。“大树底下好乘凉”。在炎炎夏季,无论城乡,树冠之下的“树荫”也是树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树的干枝支撑着树冠,并向树冠顶部输送水分养料。树的根部也是树的根基,支撑着树的地上部分。树根从土壤提取水分养料,通过树的干枝输送至树的顶部。树高千丈,其功在根。树冠接收天然降水后,由叶子、叶柄、枝条、茎杆,渐次下行至根部,进而渗入土壤,可防止“水土流失”。大地有了树,才避免了“赤身裸体”,免受“风吹雨打”,才有生物多样性,才具多彩世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生态建设独树一帜。林业生态建设是以树木为基础,增加生态生产能力。也就是说,树是生态的纯生产者,净贡献者。这与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以及“减量化”生产与消费有本质不同。

  其三,树的景观生产。树是充满生机、富于变化的生命体,这种变化也是树生产的一种景观产品、景观财富,她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体验需要。树的基本色调是绿色。人们喜欢绿色,因为绿色是和谐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着生命向上的力量。树的花、叶、枝、干呈现不同色彩。随着树的年龄变化,四季变化,地理变化,太阳光照射角度和强弱变化,以及风力风速、降水降雪等变化,树的颜色、姿态发生流变,此谓树之“色彩美”和“流变美”。树根、树干、树枝、树梢、树叶、树冠以及树林,或伟岸挺拔,高耸云端;或屈曲虬枝,婀娜多姿;或亭亭玉立,小鸟依人。由此,构建出各种美丽的几何图形,此谓树之“线条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树是生长地环境的一部分,树与山、水等地理环境融合统一,此谓树之“和谐美”。古树名木承载历史文化、人文故事,此谓树之“人文美”。以树为基础,构建出色彩斑斓,姿态万千,风情万种的美丽世界。

  树产品、树生态、树景观是树生产的三大产品。林业经济是以树的“三大产品”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即由树的“三大产品”的生产、分配与消费所形成的经济。无论是树产品,还是树生态,抑或是树景观,无不以树的生产为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林业经济就是“以树为基础”的经济,也可以简单称之“树经济”。这便是林业经济的一个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