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大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工作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不是一般性的口号要求,而是集中体现了党的“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和务实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旗帜下,凤翔农村面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可谓容颜一新,靓点纷呈。本着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集中反映农民群众愿望、把握农村发展规律、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宗旨和自己对凤翔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考量,谨以此文建功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在规划  弘思才能远益

 

一个个现代化新村不可能呼之唤来,规划是最大的资源,是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最有力的“有形之手”。执政者如果在宏观规划上,以长远眼光来谋划,以全局意识来统筹,以科学态度来落实,并致力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城乡空间结构,使资源在更大空间内配置、在更广范围集聚,这个规划就是成功的,这座城市就必然要发生历史性嬗变。

新农村建设之初,我县的决策者就响亮提出新农村建设“六个一”的工作思路和实施“五大突破”、“打牢两个基础”的工作措施。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县、乡、村三级规划编制任务,并按照这个思路和规划,2006年探索起步,2007年抓点示范,2008年实施晋星创建,2009年推行“三带三进”包抓帮扶,2010年统筹城乡发展开展试点,2011年推进村治规范化管理,2012年全面创建最美乡村,一年一个特色,7年奏响“七部曲”,全县新农村建设从过去的村无特色、镇无亮点到现在的遍地开花,引领全县农村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至目前,全县已创建新农村五星村25个,四星村60个;长青镇、城关镇等6个镇已达到四星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鉴于此,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仍然要按照既定规划,以争创四星级县为目标,以三带三进三促、最美乡村创建、镇村争先进位三大活动为支撑, 强力推进晋星创建、举措到户、项目到村、镇村在线、一城三镇 试点、五项改革推进六件实事,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到“十二五”末,确保全县20%的行政村达到五星村标准。

 

贵在增收 实干才能兴邦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首当其冲,大多数农民还姓“农”,所以重点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题,在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想办法,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基础和保证。

我县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晋星创建考核上把生产发展作为硬性指标,持之以恒地按照“长抓特色主导产业、短抓劳务输出”的思路,大力实施“举措到户”工程,科学分类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704元到2012年的9159元,增速持续在15%以上,7年时间增长近4倍,超越了全国水平,实现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县依然要全力实施劳务经济扩规增效、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举措到户“三大工程”,帮助农户破解增收难题,加快不同类型农户增收致富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000元大关,较“十一五”末增长翻一番,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力在执行  纲举才能目张  

 

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共同行动、共同责任,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因此建立各类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共建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帮扶,尽快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建设职责,严格考核检查管理,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的务实之举。

经验弥足可贵,启示引人深思。在十八大精神的朝晖下,务必要继续强化工作举措:一是加强组织,发挥决定因素。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将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集中全力,多方突破,力促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二是抓点带面,发挥典范作用。继续抓点示范,树立标杆,为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由抓点示范转向全面收官的有效方法;三是突出重点,取得实效。通过分期分段掀高潮,集中工作力量办大事;四是奖惩分明,激发干群热情。阶段性工作阶段性考核,现场评比,兑现奖补政策,不同情况区别奖励。

荡胸生层云,振翮翔天宇。我坚信凤翔新农村建设事业必将随着凤翔县撤县设区战略定位的大幅提升,再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凤翔农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