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注入增长的活力与动力


  经济增长的目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充足的生活享受,而要想获得享受就得去消费,用于消费的资金来源于经营销售。所以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既是有实力的消费者,也是有能力的经营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的劳作在经济运行的最本质意义上也是经营销售,他经营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本是维持身体健康和体力所需的物资和接受教育所需的资金,利润是工资减去成本)。只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动起来,按照秩序动起来,经济就会保持并增长。

   贫富悬殊不利于经济增长,更不利于改善民生。某时期较为固定的财富的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少数人的民生是改善好了,而大部分人生活却比较紧张。少数富豪手里的钱用于纯粹消费毕竟是少数,多数都闲散,而且消费也只是投入特别高档的消费,带动的是很少一部分人富裕,且容易导致产业布局的失衡与畸形。大多数人手里的闲散资金很少,就不可能出现巨大的内需,巨大的内需必须是大多数人手里都有数量可观的资金。如果张三连一顿饱饭也没钱吃,怎么可能去歌厅唱歌喝啤酒呢。所以必须尽量平均分配财富,让每一个人都能去消费,这样每一个也就都有机会能实现就业增收,使经济从宏观到微观都进入经营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金融的问题是经济领域里很关键的一个问题,调节社会货币流量,使资金能用在最能实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经济运行环节上,但如果资金用在了重复建设和较单一产业里,就会导致产业布局失衡,经济运行遭遇瓶颈和凝滞。如果资金都投入到啤酒生产,不仅啤酒业会面临销售困难,而且别的产业由于缺乏资金会停滞不前,进而导致消费和经营低落直至整个经济衰落。所以金融必须合理均衡地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均衡合理地投入各经济运行的环节。

   劳动者的素质至关重要,免费和廉价的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建立是经济运行的保障和人权的保障。高素质的劳动者本身就是创新的主体,一部分还是活生生的科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更新换代有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日本在这一点上做得就非常好。如果张三所到歌厅的服务员以更好的表达能力和服务礼仪去接待张三,张三也就会更愿意去歌厅去唱歌喝啤酒。所以承担培育高素质劳动者职能的教育必须足够重视,投入足够的资金去发展。

   不创新,那些必需的商品也还能有市场,但创新就会开拓新市场,就会吸引消费者去消费甚至超前消费,因为创新是基于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如果张三喝的是一种新式口感和包装的啤酒,他就会更多地去歌厅消费。所以必须优先鼓励企业和劳动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