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多是指那些为了公共利益,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技文卫方面活动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绩效工资”的概念直到2006年才首次出现在相关公共政策体系。可5年来,绩效改革进展滞缓。 绩效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公益服务水平。绩效概念提了5年,绩效工资改革也已在舆论层面反复探讨了两年,仍难有寸进,会挫伤改革积极性。这虽是一个特定群体的工资改革,但是纳入宏观语境,依然属于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一部分。所以,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必须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比翼齐飞。奖优罚劣、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市场化考核原则,是真正的绩效。 同时,必须坚守公益的教育卫生系统,则要以公益性为服务的第一要务,不能在“绩效考核”下,一手享着政策(财政)的利,一手赚着市场的钱。只有剔除了这些因素,在单纯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里,施行真正“市场化”的绩效考核,才能提升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绩效改革的曙光,才能刺透体制幕遮,真正照亮人心。
让绩效工资走进现实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