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我国交通部门颁布了新的《交通法》,并在2013年初正式施行。新《交通法》乍然屹立在人们面前时,舆论一片哗然,有史以来最严格的《交通法》出台了。新《交通法》怎么就那么严?动不动就要扣分?网上甚至流传出了一些自我调侃的小段子,如“一男一夜未归,次日早上才回家,妻子问为什么,答曰:昨夜路口遇一黄灯,闪烁不停,直到早上六点才正常。妻子问: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回家?答曰:开车打电话扣3分!闯黄灯扣6分!妻子问:为什么冻得打哆嗦?答曰:下了一夜雪,我站在外面不停地擦车牌号,遮住车牌号要扣12分!”
最近这几年,全国各地屡次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在车轮下丧命的无辜的孩子、惨死的大学生、无助的老人,等等,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关注之后呢?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采取了什么行动?肇事者被抓捕归案了吗?量刑重不重?遇害者家属受到什么补偿?大多没人知道。当然也有些案子有后续报道,大多是肇事者赔了多少多少钱。且不说人命能不能用金钱衡量,且不说遇害者家属怎么想的,在这里,我们仅看与交通事故有直接责任的政府部门——交通部。大家看到了什么?堵车依然在继续,事故依然在继续……再到新《交通法》出台的时候,大家不满意了,于是出现了上面引用的自我调侃的小段子。
中国有很多大城市,没有没出过交通事故的。出事故最多的是什么车?公交车?私车?还是公车?答案是私车。
就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样,人多的地方车就多,车多的地方事故就多,北上广在中国事故最多的城市之列。针对这一特点,国家收紧了限制作用最为显著的《交通法》。
有人说,光制定严格的法律也没用,家里就一辆车的普通人是限制住了,有钱的、车多的、不怕罚的照样违规。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咱们中国是个大国,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太多了,得给国家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
这就像《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的作者吴宏彪和赵辉说的一样,持续改善不仅是企业的事儿,政府的事业部门也需要持续改善,而政府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也在持续改善之列。
吴宏彪和赵辉是研究持续改善的专家,不仅给联通移动这样大企业讲过课,也给我们的军队讲过日常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持续改善。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将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落到实处,小到一个团队,大到一个公司,无为而治都会变成现实。
现在我国的交通情况不容乐观,利用《交通法》对出事故最多的群体进行限制,只是持续改善中的一步。吴宏彪和赵辉在《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中写道:“如果说‘无为而治’是管理的终极目标,那精细化管理恰恰就是通向这个目标最便捷的道路。通过精细化手段、工具、方法,不断持续改善,就会离“无为而治”越来越近。因为精细化管理恰恰是在努力地建立并落实一套精细完备而符合规律的规则,用它来代替管理者的主观意志,从人治向法治转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法规、社会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精神等都有待改善,降低交通事故,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交通法》就是一个很方便实用的工具,严格交通法规,加大扣分力度,让开车的司机保持警醒,只是持续改善的一个环节。对此,人们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理性地考虑问题,而不要随大流随声附和。吴宏彪和赵辉在《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中对企事业单位持续改善的论证,前瞻性地支持和指明了我国《交通法》持续改善的步伐和前进方向,期待我国的交通状况越来越好。
《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吴宏彪 赵辉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年2月定价: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