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川渝黔乡村的婚俗与葬俗


戏说川渝黔乡村的婚俗与葬俗

婚俗与葬俗——塘河婚俗:抬花轿、扛滑竿、舞花龙、跳大神,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摇摇晃晃,闹闹麻麻,从东乡到西乡,闹得四邻八舍的乡里乡亲们全都跑出来,踮起脚尖不住地张望。一边指指点点,尽戳人家新郎新娘的后脊梁骨,一边又泡子翻天地“冲壳子”(漫无边际地吹牛)。此乃乡村市井里最具喜剧色彩的民间风俗,它在整个川江流域,江岸乡镇上全都流行此类没鼻子没脸的景象。

深具川渝特色的葬俗“打玩意儿”比婚俗还要热闹。一旦哪家死了人,四邻八舍全都一拥而上,好似过大年一般。正所谓红白喜事,全都是一大片不分青红皂白的闹麻麻。不仅人声鼎沸,闹得不可开交,而且连锅碗瓢盆都一起拿上阵:红烧肉,翻烧白、胡辣壳呛死人,还要一个劲地往锅里大把大把地猛甩花椒壳壳。呛鼻子,捅喉咙管,辣屁眼,搞得乡里乡亲全都笑逐颜开,喜上眉梢,就跟结婚闹洞房差不多。然后再摆上五十桌死人子酒席,再在晚黑来上几个通宵麻将。

这时,川剧戏班子到场,一阵夜壶滚楼梯般的动静掉下来,一通乱七八糟的锣鼓喧天,烘托出一声声阴阳怪气的撕裂怪叫,一摇一摆地晃出来一个大花脸,后面跟着黑黢黢的一群“吼班”。吼班夹起个尖利嗓门扯撑了吼,吼得你头皮发麻,脚底板心心都舒服喽!

真不知道到底是川剧,还是打玩意成就了这一通民俗成就?估计只有鬼才知道,到底是死人子闹剧成就了川剧,还是相反?

一个过路的路人,对川渝黔族人的这种闹剧,基本上分不清楚到底是结了婚还是死了人?因为川人本身也不打算分清楚此类事体。反正以闹为主,不闹白不闹,闹完就撤火,一瓢凉水浇熄土灶,然后一哄而散,各自回家搂紧了各自的肥头,闷头睡大觉。此一葬俗也是川渝乡村的一大特色,它极具人文特色的风俗习惯的展示效果极为夸张与热闹。

 

老夏

20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