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小议


      清明节小长假,皇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全国所有的道路收费站对7座以下的小型车辆免收通行费,所以虽然放假,但路上却并不寂寞。

     慎终追远追思先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马英九在台湾遥祭黄帝陵,还是我的家乡临汾市尧都区的祭尧大典,以及第二十三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都搞得热热闹闹庄严肃穆。

    比如尧都区的祭尧大典,当地媒体就报道说,4月4日,尧都区各界干部群众在尧陵举行隆重的癸巳清明祭尧大典,表达尧乡儿女对先祖帝尧的无限敬仰。区领导(此处省略12人名字)等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台胞、台属、侨胞侨属代表及社会各界群众一起参加了恭祭活动,共同缅怀华夏文明始祖帝尧。祭旗飘飘,颂乐悠悠。10时整,恭祭典礼正式开始,全体参祭人员束身肃立。击鼓鸣钟后,各界代表逐次向尧帝敬献花篮。随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安文代表尧都区94万百姓恭读了祭文。在祭祀典礼结束后,数千当地群众纷纷走上尧帝大殿,体味先贤遗德。

     我也趁着收费站免收通行费的大好时机,在清明节上午回到了家乡,参加了族人的祭祖仪式。

     当然不能叫大典,乡人称之为上坟。

     本族风俗以前颇为奇特,在清明节前两天称之为“寒食节”的那一天上坟,而且全是男丁,媳妇闺女靠边稍息。这个风俗行之百年,一直到数年前本族几位颇有钱钞的老板提议,要和“普遍风俗”接轨,于是议定把上坟的日子统一到了清明节这一天,而且不分男女皆可去祖先坟头烧纸,算是一大改革吧。

     但本支里德高望重的《黑龙关镇志》作者、县直单位退休老干部、民俗专家霍怀德老先生却对此提出异议:老祖宗几百年都习惯了寒食节这天享供,突然改了必定不悦。于是,本支先在寒食节这天上一次近代坟,清明节再和全体族人一起对所有老坟新坟一起烧纸。所以,包括我爷爷奶奶在内的逝者就在三天之内享受了两次祭祀,想来活着时穷的叮当响的老头老太太在那一边一定数钱数到手抽筋富得流油了。

     烧纸钱、磕头行礼如仪,大家小心翼翼的熄灭火种,而后去定好的饭店聚餐。小镇里的大大小小的饭店这一天生意十分兴隆,而且必须提前预定------因为家家户户上完坟都要聚餐,而且是轮流做东绝对公平。

     时代进步了,规矩可以与时俱进,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忘记的,比如追思先祖的上坟仪式,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