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2009年,我国台球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四年,在这期间,全国各地新增台球场馆数以万计,全国各地举办各级台球比赛不计其数,台球消费群体以几何级的速度在快速增长,作为台球行业的上游供应商,很多台球器材企业也在此期间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然而,就在2010年广州台球展之后,整个国内台球器材的销售量迅速开始下滑,部分台球器材生产企业开始出现了亏损。整个市场的不景气,给较大规模的台球器材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惨淡的气氛一直笼罩了整个2010年,并在2011年表现的更加严重。
2012年3月广州台球展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器材制造商、销售商齐聚广州,共同期待着2012年的台球市场能有较佳的表现。然而根据笔者近期的调查,除国内部分市场较2011年有所好转之外,大部分市场仍然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部分台球器材生产企业继续面临低迷市场的严峻挑战。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台球业
从2007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在世界各地蔓延,到2008年9月这场危机开始失控,中国的出口型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以台球器材出口为主的很多生产型企业自然也不可避免。因此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很多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在出口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开始转向内销。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经济,很多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大幅降低,倒闭、破产、跑路成为了2008、2009年的产业关键词,这使很多投资者不得不努力寻找一个新的、投资回报相对稳定的行业。
由于台球场馆有着易经营、易管理、投资回报稳定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台球行业之外的投资者将资金注入了台球行业。在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下,国内台球场馆投资在2008和2009年一度出现疯狂的局面。这种近乎疯狂的投资给台球行业带来了新的气象,同时也埋下未来稳步发展的隐患。
第一、台球场馆投资的总体数量过多,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必然带来相当一部分台球场馆的亏损或倒闭。
第二、台球场馆的整体投资越来越大,硬件投入越来越高,在房价和人工只增不减的情况,很多台球场馆根本无法盈利。
第三、部分投资者低估了台球场馆的管理难度,入市后不会运用多种营销手段,竞争对手之间死拼价格,最终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这种恶性竞争拉低了行业利润,最终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台球场馆是台球器材的主要客户群体,由于新增台球场馆的减少和台球场馆盈利水平的降低,最终让台球器材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放慢了脚步,进而波及了整个行业。直至今天,我国台球器材行业还未从这种低迷的气氛中解脱出来。
破解台球行业的生死密码
在台球界一直流传着一个台球行业生命周期的说法,它的大概意思是:台球行业经历3-4年的繁荣之后,会进入低谷期3-4年,然后再进入繁荣期3-4年,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这一生命周期理论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生命周期理论颇有不同,但这一说法在台球界又极受推崇。
按照台球界流传的这一说法,台球行业将永远存在并会永续发展,台球行业目前所出现的滑坡只是暂时性的,再过2、3年左右,中国将再次出现一次台球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如果按照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我们今天的台球行业,我们似乎可以断定:我国的台球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并正走入衰退期。因为产品成熟期的特征已经出现:
第一、慎重的购买者多已加入了购买的行列,市场需求渐趋饱和,产品销售量达到最高点。(2009年产品销量已经达到最高点,台球场馆的饱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产品的生产技术成熟,批量大,成本低,薄利多销,利润达到最高点。(台球行业的产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产品同质化趋向严重,利润已经由最高点开始走低)
第三、很多同类产品进入市场,市场完全被开发,竞争对手最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呈颠峰状态;(无论是台球桌,还是台球杆,乃至球杆盒及小配件,已经进入了足够多的竞争者,尤其是2011年这一年)
第四、行业中竞争激烈,更新的产品陆续出现,销售增长缓慢,成熟后期,销售增长趋于零,甚至出现负数。(新包装、新设计、新炒作的产品不断出现,而销售增长缓慢,台球桌行业已经出现严重滑坡)
那么,到底我国的台球行业目前正处于哪一阶段?中国的台球在未来是否还会再经历一次爆发呢?现在投资台球行业是否为时过晚?这一问题恐怕谁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因为台球行业还能进行多层次的市场细分,每个细分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仍存在很大不同,更有太多的因素影响这个答案的最终结果。
台球工业品的没落
所谓的工业品是指那些购买者购买后以社会再生产为目的的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工业品的客户主要是产业客户或团体采购,目标客户群体相对明确,购买者数量少但购买量大。如果将这一定义通俗化,工业品就是指产品被购买后是用于营业的,而不是用于直接消费的。
在台球行业,台球桌、台球灯、台球桌椅、记分牌、计费系统基本都可以归入工业品行列(不包含耗材)。举例:投资者购买台球桌,投资者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用于营业,通过向顾客提供打球服务,创造价值、获取利润。
由于新增台球场馆的减少和旧有台球场馆的经营不景气,导致市场对台球行业工业品的需求减少,其最终结果是:台球工业品生产企业开工不足,首先进入发展低潮期。
从2010年以来的市场状况来看,台球桌生产型企业所受到的影响最大,其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台球桌生产企业的主要客户是新开的台球场馆,由于台球场馆市场饱和,导致市场对台球桌的需求大幅减少,台球桌生产企业自然开工不足。
第二、由于台球桌的使用寿命较久,一般都能使用五年以上,这导致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很多旧产品的升级换代需求,台球桌生产企业所遇到的危机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第三、球馆的倒闭,使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低价的、成色新的二手台球桌,这必然减少了对新台球桌的需求。
第四、台球桌的生产制造需要较大的空间、较多的工人和较多的原材料备货,在销售额骤然减少的情况下,会导致生产成本的迅速增加、产品的售价持续上升,进而影响到产品销售,并最终出现恶性循环。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在未来几年内台球桌生产企业不会很快摆脱困境,“内忧与外患”将使台球桌生产型企业间的洗牌不可避免。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的做一预测:台球桌行业将和乒乓球桌行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可能一样,经过若干年的洗牌,能够最后存活下来的不会有几家。
与台球桌配套的相关产品自然也会有同样的命运,当然这不包括台布、球杆、皮头、擦粉等消耗品。但是台球高速发展的2005-2009年毕竟已经过去了,相对于2009年来说,这些消耗品也算是进入了负增长时代。
台球消费品进入微利时代
我们将用于营业的台球桌及相关耐用产品统统归入了工业品范畴,将其他消耗性的、个人消费性的产品归入了消费品范畴。这一归类方法也许不够严谨,但这方便于我们剖析当前的台球器材行业。
我们将球杆(个人消费品、球馆消耗品)球杆盒(个人消费品)、擦粉(个人消费品、球馆消耗品)、皮头(个人消费品、球馆消耗品)、台布(球馆消耗品)等等,全部归入了消费品范畴。台球消费品,或者如电脑耗材一样,持续性的被消耗;或者如手机数码产品一样,被个人使用,并因个人的喜好而可能很快的被更新换代。
在台球行业高速发展时期,这些台球消费品与台球工业品一样,共同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在台球工业品的市场出现下滑时,台球消费品也受到了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很小的,只能用“增长放缓”来描述。这是因为台球消费品与台球工业品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一、台球工业品的主要客户是新客户,没有新客户基本就没有销售额;而台球消费品的客户不仅仅是新客户,这些新客户还将慢慢变成老客户并持续性的长期消费。
第二、台球工业品基本上属于一次性的消费;台球消费品的产品消耗快,客户会长期性、反复性的消费。
第三、台球消费品中很大一部分产品是被个人消费的,因此不会受到是否新增台球场馆、台球场馆数量多少、台球场馆经营好坏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这部分消费群体直到现在仍然在持续增长。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台球消费品的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中,只是这个市场的增速没有前几年快而已。这一分析结果与我们市场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但是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消费品市场规模还在扩大,那么为什么现在做台球配件(消费品)比前些年难做?也没前些年赚钱了呢?答案是:行业利润降低的太快了,竞争者增加过多了。具体可能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第一、在台球行业高速发展期进入了很多台球器材厂商,在市场下滑期他们仍然在行业内分食着行业收益。
第二、台球消费品市场缓慢增长所带来的行业利润,还不能抵消掉台球工业品市场下滑所损失掉的行业利润。
第三、台球器材上游厂商营销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渠道管理混乱、缺乏对渠道价格及渠道利润的合理控制、企业投资者急功近利表现严重等,最终推动了整个台球行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了微利时代。
第四、网络销售和电子商务的盛行,使台球行业的渠道进一步扁平化,也让产品价格更加透明、竞争更加直接,最终压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和收益。
行业利润的降低、市场规模的负增长(缓慢增长或倒退),将导致台球器材商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回报。这一“不景气”的情况可能要一直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台球器材行业的整体利润会在各厂商之间不断的“洗牌”的过程中慢慢得到改善。
未来台球在中国
台球是一项有着超过500年发展历史的体育项目,历史悠久、盛行全球,至今长盛不衰。作为世界三大绅士运动之一,台球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稳定而又持续增长的消费群体。
当前我国经济现状总体上处于滞胀状态,出口疲软、内需减少,国民经济整体上比较低迷,台球行业只是受其影响的一个行业而已。好在目前我国的台球行业,除了台球工业品市场受到较大的影响之外,台球消费品市场所受的影响还较小。
尽管台球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但是与国外很多国家的几百年台球发展史相比,我国的台球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有着稳定的消费群体的运动,一个得到国际台球组织、国内政府机构、主流新闻媒体重视和推动的运动,未来在我国必然还将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第一、台球运动本身消费不高、娱乐性强,入门简单,普及较为容易,并已经在国内有着巨大的、稳定的消费群体。
第二、台球属于非奥运项目,运动员职业化门槛低,个人发展空间较为自由,普通百姓也可能成为世界冠军,台球“冠军梦”并非远不可及。
第三、从2006年开始,国际台球组织开始重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先后向中国引入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海斯诺克大师赛、世界九球中国公开赛等等国际比赛项目,将来还有更多的国际比赛项落户中国。
第四、我国政府及主流媒体非常重视台球运动在国内的推广,国际台球赛事频繁的中央五的直播、转播,部分地方政府主办各类国际性台球精英赛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台球运动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台球器材行业的暂时性低迷并不会改变整个台球行业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综合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及台球运动在我国所处的发展情况,我们大胆的对未来的台球器材行业发展做出以下预测:
第一、台球工业品会出现短暂性的低迷,但会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发展,其工业品属性逐渐向消费品属性进行转变,也就是说台球桌及配套设备设施将更多的走进家庭,变成一种消费品。当然台球桌的工业品属性依然存在。
第二、台球消费品的增长在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投资者。
第三、生产制造是中国企业的优势,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中国台球器材企业的出口外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四、网络与电子商务将影响到人们的购物方式,未来的网上销售会发展更快。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行业经济,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当经济增长的动力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增长就会出现减缓,甚至出现衰退,进而引起产业的大规模调整及重组,这既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也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我国的台球器材行业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周期之中。
台球,集高雅性、娱乐性、技巧性、竞技性、艺术性于一身,其项目本身具有“长生”基因,加之政府的支持、媒体的推动、群众的参与,我们有理由相信:台球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作为台球行业的上游供应商,台球器材行业企业应坚定信心、审时度势,顺应行业发展大势,重审企业经营战略、重估企业规模、积累长期创新能力,为下一次的行业机会做准备。(文/大道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