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在给国家形象抹黑?——布衣说时事之23


 

 

列举两件令国人百感交集的事情:

先说说近期媒体关注的抗日雷剧现象,本很严肃的民族抗战题材,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所呈现的却是一幕幕滑稽搞笑的雷人故事,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表面是那些雷人抗日剧的制片人、编剧、导演,而真正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千夫指却是背后指手画脚的审查部门。当然,普通民众是听不到那些承担电视剧审批责任官员们的吐槽了,估计这些人也一定是满腹苦水。是啊,摘掉官场上的面具,他们也是心智正常的普通人,他们不知道总是播出那些雷人的抗日剧令人啼笑皆非吗?他们当然清楚了,但按照多年的政治生存经验,与其让那些反应现实社会反腐题材的作品登堂入室,还是不如这样让民众嘻笑怒骂上一通安全啊,毕竟抗日的初衷、正面的神话、战果的夸大,动机无可挑剔,无非是尺度把握上的问题,总是没有政治风险的呀。他们干的差使本来就是里外不是人的,总不能让领导不高兴,一味地取悦老百姓吧。多年的官场价值观所决定的,他们只能去这个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了。

最近,我们那个穷困潦倒的小兄弟又在为难他那忍辱负重的老大哥了。因为和我们奉行着相同的意识形态,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段鲜血凝就的传统友谊,朝鲜在国际社会的倒行逆施,引得各国百般厌恶,一向扮演公正角色的中国却因此而处境尴尬。我们一方面不能充当小兄弟的殉葬,一方面又不能落井下石,真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咽。表面上要维护公平正义,暗里却又送这送那,对这个被惯坏了的小兄弟百般呵护。然而,这个小兄弟却恩将仇报,最近公然对我们的渔民干起了海盗的勾当。据报道,这样的强盗行径已经出现过多次,我们还是忍气吞声,无奈他竟然得寸进尺,实在令人气愤。不知领导们如何处理这样的棘手问题?还是不要再忍了吧,为了那个虚幻的意识形态,如果因此在国人心中闹个众叛亲离,那可不是小事啊。领导的逻辑历来是稳定是大,我们的渔民屡次受辱,台湾的小马哥尚且能为了本岛的渔民炫武,我们岂能等闲视之呢?

从理性的角度上说,抗日雷剧、朝鲜海盗现象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是一件好事。六十多年来,国人很少能用自己的头脑考虑问题,前二十多年奉行的是挥手前进的工具理论:经过对两个凡是的否定,才有了真理标准的讨论,总算可以按照事情的本来规律行事了,可因为那场风波的影响,究竟以什么为标准的事情就又变得模糊了。模糊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实,但却又很难具体到人头上,百姓不清楚吗?非也。改革开放解放社会生产力,没有人不响应,如果谁敢再搞阶级斗争,一定是死路一条。是领导不清楚吗?他们也是百姓中的一分子,官场中戴上面具总是要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嘛。现在的社会问题的确很多,说蕴含着许多社会危机也并不过分。因为官场严重的腐败现象,因为体制性的反腐局限,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于是有很多人开始怀念那个虽然贫穷却鲜有腐败的年代来,尽管重庆事件似乎已有定论,但“红太阳永不落”的呼唤似乎逐渐强势了起来。最近高层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说法也显得有些态度暧昧。将反右、文革的阶级斗争时代与改革开放两个时代并列起来,宣称同样不可否定,这是否会造成更大层面的社会思想混乱呢?

也许对这两个年代的思想印记太深了的缘故,我还是觉得改革开放就是对阶级斗争年代的根本否定,这样的结论其实早就有的呀。相关的决议作出的结论后,社会没有乱,反而因为道出了广大民众的心声,诱发了国人全身心参与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从一个草民的角度,我们的意识形态必须拨乱反正了,有这样的思想束缚,中国梦的实现恐怕就太渺茫了呀。如同那个“皇帝的新衣“中所嘲讽的现象,大家都清楚那件新衣的真相,只是心照不宣罢了。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中,那件”新衣“是什么?应该就是我们口中的意识形态吧,皇帝又是谁呢?用句明哲保身的套话:就是尽在不言中。要说那个折腾国人这么多年的意识形态为何如此顽固,就是不愿退出历史舞台呢?其实说白了,前二十几年是因为个人崇拜、思想的禁锢使然,如今这样的禁锢还有吗?鬼才相信呢。说白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维护利益集团的遮羞布,相信它的遮羞功能已经在退化,终究会出现能真实面对社会现实的“说真话男孩”的。而这里所说的“男孩”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能真正主导社会潮流的社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