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真有那么糟糕吗?


 中国经济真有那么糟糕吗?

  近期公布的PMI数据创出了三个月的新低,其中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均出现下降的迹象。值得一提的是,近月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重要数据均出现持续性低迷的状态。对此,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衰退的周期。更有外资机构声称,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转型的问题,而由于前期过度依赖投资性项目,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或将夭折。

  自2012年以来,管理层开始放弃GDP保八的目标,开始更理性地看待国内的经济发展问题。当时管理层制定了全年7.5%GDP增长目标,而去年全年的GDP增长水平也达到7.8%,基本符合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进入2013年,管理层继续保持全年7.5%GDP增长水平,且有传闻称2014年管理层或将全年的增长目标调低至7%。再以货币政策为例,近几年管理层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基本采取谨慎的态度。由于有了2009年过度宽松的经验教训,随后几年货币政策也基本保持在稳健的状态。然而,随着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愈发趋弱,管理层对M2的增速目标也开始作出了略微的调整。以过去十年为例,M2的年均增速约为18%2009年达到29%M2增速,达到了峰值。近几年的M2增速基本维持在15%以下的运行区域,而今年制定的M2增速目标仅为13%,货币政策也有趋紧的预期。

  进入2013年,管理层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时点,不能单纯依赖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必须将重心逐渐转移至社会消费力等方面。据笔者郭施亮了解,当前国内的消费占比仅为35%,而国外发达资本国家的消费占比高达70%以上!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长更大程度是依赖于投资,而外国的经济发展却更倾向于消费,两者截然不同的侧重方向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于是,社会消费力如何提高就成为了当前管理层亟待考虑的问题了。同时,由于管理层逐渐减慢投资的进度以及减少财政支出的力度,管理层也担心着经济会否出现快速下滑的局面。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房地产市场。近年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尽管期间管理层出台了多项措施打击楼市的投机氛围,但是调控效果始终无法实现。以一线楼市的平均价格为例,近十年楼市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0%,更有甚者涨幅超过了500%!面对持续高涨的楼市行情以及持续加大的调控措施,一些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即将暴跌,进而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恐慌格局。一般而言,当一个产业占比超过7%的水平,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当前房地产占比也达到7%,对国内的经济起落起着非常巨大的影响。然而,当前支撑着楼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不过笔者郭施亮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货币贬值的大背景下,国内又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从而导致各路资金纷纷转移至楼市进行保值增值。因此,只要货币持续贬值以及国内的投资渠道没有得到很好的扩充,支撑楼市上涨的根基将会始终存在。

  过去10年,中国GDP年均增速高达10.7%。而1978年以来,中国的GDP年均增速也高达9.2%。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开始出现重要性的拐点,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此拐点其实利大于弊。笔者认为,管理层放弃GDP保八任务,实际上就是淡化GDP的关注程度,从而提高货币的有效利用率,进一步强化社会的效率水平。

  中国经济真有那么糟糕吗?笔者郭施亮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光看GDP的增长,还必须关注以下的经济指标。第一是社会失业率。根据数据统计,2005年至2012年登记的城镇失业率介于4%---4.3%之间,基本属于可控的范围。哪怕是2012年管理层首度放弃GDP保八的目标,当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仅为4.1%。不过随着1999年后的高校扩招,社会就业压力也明显增强,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道难关;第二是国内的人均工资水平。虽说当前中国属于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但是当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仅处于全球第87名的尴尬位置。也有资料显示,中国工人的每小时工资仅有0.8美元,为全球倒数第一。然而,中国人一年的工作时间却达到2200小时,位列世界之首。可见,当前国人的人均工资水平其实已经被平均化了,也是当前基尼系数高居不下的主因。

  外资唱空中国也许是一场阴谋,但是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点。期望中国不要重蹈四年前的覆辙,再一次错过经济转型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