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南海局势和美国的姿态,中国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第一、在美国财务部长盖特纳游说中国和美国一起共同制裁伊朗遭到拒绝而开出对中国珠海振戎公司的罚单之后,2012年1月14日时任温家宝总理开始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三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阿布扎比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开幕式,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卡塔尔,也是中国总理10年来首次访问沙特,20年来首次访问阿联酋,其目的极为明确——确保中国的石油供应。这表明中国政府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采取放弃伊朗寻找能源替代国家以保护中国石油供应的外交思路。这一外交行动实质配合了美国对伊朗采取经济制裁进而实现军事打击的目标,使美国加快了解决朝鲜问题的时间表,同时,中国与亲美的石油出口国家,如沙特等美国扶持的傀儡政府签订合同,使中国的石油供应变得受制于甚至可能听命于美国。我认为,如果和这些国家保持长期的石油关系而非缓兵权宜之计,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保持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体地位,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美国的外交攻势下,中国表现出不适当的姿态。2012年1月1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会见了中断一年的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美方代表;同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布什家族成员——美国佛罗里达州前州长杰布?布什。这表明,中国当局正努力通过与美国非官方的、非正式的渠道,“消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时期建立的美国人脉与政治资源,通过中国未来领导人与美方代表的接触,试图以此缓和美国咄咄逼人的对中国的攻势,继续小心谨慎的保持与美国友好合作的关系,并传递中国对美合作政策将继续延续的外交信号。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国家利益问题,面对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试图维系霸权地位的美国一旦发现了亚太地区是搭乘经济便车和遏制中国超越美国经济的关键,绝不会因为中国示好而放弃其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