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你从哪部电视剧中看到了自己?(图)
最近播的异常火热的《裸婚时代》又引起了人们对于裸婚的关注,人们之所以关注这部电视剧,除了有和自己类似的故事、对婚姻的感触、对剧情的好奇,更多的是很多人从电视剧中看到了自己,即使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共同点,却触及了自己内心最有共鸣的地方。
人们似乎对和自己相似的事情或者物品会很感兴趣,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像自己。一位朋友前不久看到电台正在重播《士兵突击》,蹲坐在电视机一直看到深夜十二点多,发条短信告诉我,“时间能倒转多好,真的想回到高中,去选择当兵,而不是读大学。我也会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人的内心受到触碰的时候说出的最感慨的话语,想圆成为军人的梦想刹那间仿佛在别人的身上展现出来。当我们能在别人的身上发现了自己,就会马上产生与他的同感,即使你们互相不熟悉甚至从没有打过交道但都不妨碍互相能够去很认真的交流。
人们往往会很珍惜这种极其可贵的感情交流,这就是人本质的特点。我们有时会因为相见恨晚的感慨而惊喜,也会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悲伤。在他(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快乐时候的自己、落寞时候的自己、坚强时候的自己、和别人吵架时气的满脸通红的自己、幸福时喜欢将甜蜜分享给朋友的自己……彼此之间一点点的相似就拉近了情感交流的距离。
也许现在的你犹如《蜗居》中的海萍每日为了房子而节衣缩食,过着斤斤计较的日子;有一位《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刁蛮婆婆,自己的委屈只有自己默默承受;在公司可以遇到像“王伟”一样的帅上司,但是却没有杜拉拉的好运气;过着陆涛一样的奋斗生活,有一帮生死兄弟,唯缺一位夏琳般的知己;年老了,怎么看自己年轻的时候都像《金婚》中的文丽;年轻时,也有一段纯情的初恋,照片上的她有静秋般的年纪。
留恋似曾相似的感觉不会像恋旧的感情那样的固执,看到别人如自己是多了一份理解也多了一份宽容和善待。每个人均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不会拥有与别人一模一样的人生历程。不过这都不阻挠我们能够看到别人身上有自己的影子,区别是他(她)传达给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新看法,对于事情的新态度。
也许某一部剧中的人物有着与你一样的故事,也许你会感叹自己就是他的翻版,这都不用诧异,因为那就是在上演你的故事,我们都在生活中度过,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丰富,加之人们文化需求的多样性,社会越来越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2007年由于工作原因我离开故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上班,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之不能上网,便与电视结下不解之缘。清楚的记得那一年我将《奋斗》看了两遍,刚开始是由于剧中有许多的明星,后来觉得想从那部电视剧中得到什么,但激情也没持续多久,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像陆涛那样幸运。后来的几年中很少再看电视剧,直到《蜗居》的出现,那段时间觉得那就是自己生活的缩影,直到自己买了房,这中兴趣也嘎然而止。我想电视剧本身虽然是虚构但好的电视剧必须来源于生活,这样才能让人有身同感受的喜欢,才能长久!倪卫校
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一部好的电视剧都是艺术的体现,他们演绎着生活中的我们,演绎出曲折的生活让我们感同身受,从《金婚》到《蜗居》,从《奋斗》到《裸婚时代》,一部好的电视剧演绎着一个时代。生活中的我们总是扮演着各种角色,总是把自己幻想成为电视剧中的某个人,所以我们随着电视剧哭、笑。我们也幻想着在生活中扮演角色。其实每一个有着丰富生活的人,都是一个好演员。奋斗的人们在想我也可以裸婚么?我是否也会有着一段金婚的历程,这是剧情这是生活。刘君清
从很多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裸婚时代里的刘易阳,对待爱情很执着,但是面对残酷的生活好像有点力不从心;还比如奋斗里的陆涛,对于父母家庭很独立,不当啃老族,有自己的理想,年轻富有个性……但是不可能有哪部电视剧中演绎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完全一样,有些时候我感觉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何况是别人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寻求自我、重识自我的过程,不一样的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会受不同人或事的影响,这些都是真实的自己,不可复制!张欢
大多数电视剧都是现实生活的缩影,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原型,或多或少某一部电视剧真的有和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很相似的地方,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李斐
应该没有一部戏演的是自己,所有的剧不过都是文字幻化成的故事,离生活还好远。只有自己的生活,才是自己主演的戏,戏的故事情节,谁都不知道,过去的也不能重来。剧集中安排好的故事情节,不过是编剧导演按照故事情节打动观众的惯用手段,真正的生活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让我们自己看着自己矫情感动,只是会更残酷的多。杨文
我只在很小的时候看过电视剧,那时候看的题材基本是古装啦、传说什么的,所以现在回头想下,我从电视剧没看到自己,到是看到了自己的无数意淫。哈哈。阿布
人生就像反转剧,期望大了事情发展总不会顺利,不抱希望或漫不经心时,总能有个好结果。这样的小生活让我时而狂喜时而忧愁。人生恰似一出戏,关键看你怎么导演它。严颜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嘛!其实生活很多时候,比电视剧还要狗血。龙在天
相比在剧中看到真实的自己,感触更多的还是看到自己想成为但是没有机会成为的那个人吧。缺什么补什么,越是爱什么唏嘘什么,就说明心里最在意什么。那些发生在屏幕上的真情和悲欢,是自己想要却最终错过的,是自己喜欢但没有勇气追求的,是自己热爱但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们不是在剧中看到了自己,而是看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凭谁问生旦净末悲欢离合?西铭
我想,近期最让我感同身受的电影应该是《初恋这件小事》吧,不仅是我,和我年纪相仿的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总有那么个人,是你学生时代心中的偶像,穿白衬衫,笑起来嘴角上扬,帮你解决困难,喜欢摄影,他向你走来时似乎都带着一缕阳光,你觉得他是完美的,你偷偷暗恋了他那么多年,终于在毕业时鼓起勇气说学长我喜欢你。不是每个人都如小水般,你暗恋的那个阿亮学长恰好也喜欢你,但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段初恋,在多少年后想起来还会感叹青春啊,真美好。胡倩
喜欢每个电视剧的人物常常是因为跟主人公有类似的经历,中学时很喜欢看高中生的电视剧,《命运的承诺》同样经历着青春期的懵懂,同样接受着高考的考验,曾经一度将剧中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就这样走过了青春期和高考那段纯真的岁月。程鹏丽
倒没觉得哪一部剧的人物像自己,但是我看电视剧就是有个习惯,电视剧里面的人物职业是什么,我就会幻想自己会从事这个职业,看《任长霞》时想当个警察,幻想自己如何破案,看《妙手仁心》幻想自己是个医生,要在急诊室里面与时间赛跑,看《真相》又会想自己当了律师要怎么搜索证据,这些都挺不现实的,电视剧里的人物不过都是满足自己的幻想,这也是电视给人带来的乐趣。高欣婷
貌似没有……电视里充满着戏剧冲突,虽然生活中会有更加戏剧化的事,但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是好事,不免有遗憾,如果是坏事,则更是庆幸。这样想想,或许正应了那句平平淡淡才是真。小迷
电视剧里面的人物设计都太过理想化了,总是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虽然有时候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最后总是被无厘头的编剧给搞的精神分裂。总是对国产的电视剧和电影提不起兴趣,不知是国产编剧太过肤浅还是自己太偏激了。李特
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会产生疑问,有些剧中的人好像永远不会担心自己的经济来源,有些剧中的人家人似乎也从来不出现,比较普遍的是好像永远不用上厕所一样,不会有任何意外情况打断正在发生的事。这对于情节发展毫无用处的情节就是电视剧和现实的差别,现实生活中的麻烦事也不会因为和某个设定好的结局没有关系而自动消失。这么看来电视剧并不是影射自己生活的好地方,相反它却是精神鸦片,沉迷于剧中人物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在想象中的修补,有这个功夫不如去多读点书。杨弼麟
小时候,看着黑猫警长晚上也睡不着觉,总觉得自己就是黑猫警长。长大了,看很多电视都不再有如此丰富的联想了。只是偶尔的偶尔还会有看电视看到激情澎湃的时候,但大多也是因为男主角比较帅的缘故哈哈。现在越来越难找到那种自己翻版的感觉了,大多数的电视都那虚构了,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判断后,这些虚构的东西就变得虚伪了。bella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于自己的一部剧,上演着酸甜苦辣的一幕幕。澍之梦
每当我在电视剧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现在抑或未来的梦想,总会感动,人都只有一辈子一条路,选择了就回不了头,流走的不是时间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看着电视去想想自己的如果,想想自己生命的无数可能,怎不会让人热泪盈眶?龚永洵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像我敏感、抱怨、理想主义、怀旧;龙文章像我不拘一格,无拘无束,脑子里反复想着一件事情,为此可以甘做小人;不辣像我松松垮垮、苦中作乐。但我不愿意做孟烦了和不辣,我也不愿意做龙文章,他们都太苦,太悲剧。如果选择的话,我倒愿意做《一声叹息》里的梁亚洲,有自己熟悉的城市,有两个爱自己的女人,有个女儿,有几个朋友,安安静静地过这一辈子。马超
说的好,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很久不看电视剧,但仔细想想,那里面其实有很多是现实的写照,尽管有些作品某种程度上并不客观真实和全面。刘鹏飞
我看小说比较多于电视剧,但它们确实是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精神鸦片。人们总是不自觉的将自己代入剧中(书中)角色,同时YY着自己是主角,如何如何。消磨了时间,浪费了自己。陶文韬
人生是个大舞台,各色人等,都在日常的生活中扮演着自己的既独特又有很大共同性的角色。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很平常。但是,想演好也很不容易,关键时刻也就那么几步。所以,矛盾冲突,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成了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生如戏,但不能游戏人生。艺术源之生活,又与生活有一定距离。我们看电视剧,历史剧,甚至是肥皂剧,等等,有一些是人生的一时休息,一种消遣,更多的是希翼从中学习到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向往的榜样,以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前进目标,一种志同道合的共鸣。古人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帝王专制的时代,悲观无奈的情绪多了点。今天,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积极促进祖国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尤需学习伟人毛泽东的智慧和胸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把眼光放远一点,把目标放大一点,才能跳出局限,充实生活,成就伟业。栗彦卿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链接:http://im.banyuetan.org/rtdj/hot/110724/48485_1.shtml来源半月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