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与女同学、女同事讨论工作,偶然间我发现这几个女同事们都爱说一个词——不是。在我特意观察之下,这个“不是”并非都是否定的意思,更多时候是一个口头语。
比如昨天晚上,于华总与亚玲交流时,她们讲了若干次的“不是”,结果“各自表述”之后,发现结果却是完全一致。当时我就开玩笑讲:虽然思考的角度不同,你们讲的完全一致,怎么总是先讲“不是”呢?
今天钟班长也用多次(估计有数十次吧)“不是”来做讲话的开头,我就把我的考察和吴大哥讲了。我们一起悄悄地观察一段时间,结论是“果然如此”。吴大哥还开玩笑讲:这也说明了男人在家庭里地位低,只能讲“好”、“是”、“行”、“对”了,而女同志有资格讲“不是”。
讲话以“不是”或者“是”开头与男人(或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关系不大,更多是个人的习惯表述而已。早年间我听人动不动就讲“不是”还有点不舒服,现在明白这是人的性格因素,与表态无甚关系,也就释然了。
血型
特意观察了几名同事的血型与工作习惯之后,我发现可以从工作状态、稳定性等分析出大致的血型,结果还出奇地准确。
在烟台时,我根据小伙子学工民建本科,现在做的是开发报建,“果断”地猜他是“O”型血,结果是正确;在威海,与王红总交流时,根据她原来一直做行政,现在改做销售,猜她是“O”型液,结果仍然是正确。
早年间,我一直认为星座、血型与性格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是有也是偶然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关系。观察了几十个人之后,我发现还真有内在关系。
和谐
管理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管理的第二阶段是提高组织的效率,而第三阶段是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如果可能的话,在组织架构搭建时如果能够考虑到专业、学校、性格等的匹配的话,会形成非常好的互补并减少共振,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的效率。
遗憾的是,资源永远是稀缺的,而人力资源更加如此,多数情况下能够“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填满就阿弥陀佛了,还匹配什么血型、性格,简直有点白日做梦的感觉了。
尽管如此,能够了解同事们的工作习惯和性格特质,对于工作的开展好处多多,这就算是学习管理中的心理学的一个延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