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该如何布局


 8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将“宽带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这一战略的升级,着实让我等行业人员兴奋不已,这意味着,传统的运营商垄断被打破,信息消费的短板将被补齐,基于高速互联网的各种商业模式将极大地发展起来。但总览全文,发现这个所谓的战略实施方案基本什么都没说,只是强调速度提升,我认为,这样的所谓国家战略根本不能称其为国家战略,仅仅是新瓶装旧酒的督促行业企业加快发展而已,并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

 
  那么,我理解的“宽带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这要从如何看待“宽带”而起。国家发展“宽带中国”,推动信息消费,根本性的原因,是希望通过信息消费,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缩短我们和发达国家的距离。虽然中国大陆的经济总量已经处于第二位,但实际上我们和美、日、德、法、英差距还很大,这体现为我们的经济体量很大,但质量不高。很多核心产业、基础产业还无法与上述国家媲美。中国要升级产业结构,如果按传统思路向上发展,还有很多现实的困难,还要补很多课,所以国家希望借助一些新兴产业,另辟蹊径的提升经济质量,同时扩大消费。
 
  国家将信息产业及其衍生的行业,以及它对传统行业的改造,选定为新一轮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基于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部分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商业模式与国外差距最小;2、人口众多。商业模式差距小很好理解,这十多年互联网行业涌现出来的各种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人口众多呢?要知道,信息消费依赖最大的其实是人口,美国一共3亿人口,它发展再迅速也顶多是人手一台手机,而中国13亿人口,即便只有50%的手机普及率,绝对拥有量也是美国的一倍以上,这就是优势,而且是无可超越的绝对优势。那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变为胜势?那就是利用人口优势,大力发展信息消费,从而推动互联网企业、周边服务业、相关的硬件产业、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国家将“宽带中国”这一以人口优势为基础的行业作为战略性发展,是有其合理性的。
 
  但,如何发展宽带中国呢?我以为,如果按照老套路,国外相同的套路发展,我们是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只有拿出不同思路才行。这个不同思路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先看看现状吧!
 
  信息消费,何为信息?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流就是信息,这个数据流包括:文字、语音、视频,涵盖整个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对了,就是三网,信息消费的前提就是三网融合。
 
  在基础设施层面,三网被两类企业把持着:1、电信运营商;2、有线、无线的广播电视运营商。目前的市场状况是,两类企业内部互掐,之间也互掐;电信运营商内部争夺手机用户、宽带用户,两类企业之间争夺互联网入口、电视广播播放权。这种无序的竞争,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某些地区各类接入资源过于丰富,而某些地区接入资源过于贫乏,接入资源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严重,有的小区,可以通过电信、联通、长城宽带接入互联网,也可以通过歌华有线接入互联网,但另外一些小区则只有联通或电信一家,导致了市场不均衡,过度竞争和过度垄断同时存在。过度竞争的地区,资费价格低网速快,但运营商们的重复投入很高;过度垄断的地区,运营商资费高网速慢,消费者得不到很好的服务,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正常,不利于信息消费健康发展。再比如:运营商之间的相互不兼容问题,自从电信南北分家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现在要运营一个全国性的网站,必须在电信、联通的网络里同时部署,才能保证全国各地访问网站的速度一致性,否则就是有些地方慢甚至访问不了;还有短信发送,网内发送通常到达率和及时率没有问题,但网间发送延时和丢失就成了家常便饭,这些都是运营商之间相互设置门槛惹的祸。这些乱象,在现有的行业体制机制之下是很难解决的。
 
  所以,信息消费的促进,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不应该是敦促现有的行业企业相互包容,互通互联;而是应该从根本上进行一场革命!信息消费的革命!体制机制的革命!
 
  将宽带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那么信息消费也应该同其他几种基础性消费采用类似的体制机制,这些基础性消费包括:电、水、天然气,现在增加一个信息,国家的基础性消费应该是四种:水、电、天然气、信息。同时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产业,应该比照其他三种基础设施企业的运作模式,而不是现在的模式。
 
  那么,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企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先看看水、电、天然气基础设施企业的模式。先看电力企业,电力企业分为两大类: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发电企业分布在各地,主要是以煤电和火电为主,而供电企业以省、直辖市为单位,建立了各省/直辖市的电力公司,以及下属的地市、区县分公司;再看水利企业,与电力企业类似,也分为水利施工企业和供水企业,而供水企业基本也是按照行政区划分为各地区的供水公司;天然气的供应公司,基本也是类似模式。从中可以看出,水、电、气都有按行政区划划分的各地公司,这些各地公司拥有所在地区的水、电、气管道、机房设施的所有权,同时按照国家统一定价向用户进行收费,同时三通一平作为各种建筑规划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做到的,天然气有些例外,因为此项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够用上持续稳定的天然气能源,但拥有持续性天然气供给的地区,基本上也按照三通一平的要求部署。就是按照这样的企业设置模式和要求,确保了水、电、气这三大基础设施随着城市的推进,建到哪里就布到哪里,整体推进,均衡部署,从而保障了水、电、气的消费。
 
  反观信息呢?有线电视网络基本上可以做到类似于水、电的水平,但互联网接入和移动基站建设就完全不同了,存在如上所述的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和网间不兼容问题。这是因为电信运营商的企业模式有问题,电信、联通、移动都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型企业,面向全国开展业务,分别在各地市、区县都有分公司,为了争抢区域内的用户,相互之间打破头、撕破脸,重复建设和建设不足同时存在,导致了区域内的信息消费不均衡,垄断和过度竞争同时存在,怎一个乱字了得。一个城市政府,要建立覆盖全市各部门的内部网络,各运营打的头破血流,最后拿下项目的企业,还要免费为政府建机房、铺网络,还要为软件系统买单,为的只是借助这个项目将自家的线路铺设到以前根本打不进去的小区和办公楼,这里面各种利益分配,各种私下公关,太混乱了,但建设中,其他运营商还有翻盘的机会,一旦翻盘成功,则另起炉灶,重新建机房,铺网络,买软件,之前的投入则完全作废,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而这里面隐藏了多少的腐败和幕后交易!而民用领域也一样,搬入小区,被物业告知,只能用A运营商的网络,但明明B运营商的资费更具优势,但一句话:小区没有B运营商的线路接入,就把你打发走了;或者相反,A、B、C运营商随便选,各家资费比着低,但背后是三家运营商都要在小区内重复铺设线路,重复部署交互设备。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以前的体制机制是失败的?不能这么说,要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匹配的,目前之所以是这样的体制机制,主要跟国家的现实情况有关,记得80年代,固定电话尚未普及,只有少数国家干部、企业领导家里才有电话,90年代末的移动电话也是如此,只有大款、高收入阶层才能有,而且资费高昂,网络覆盖低,那时电信还隶属于邮电部门,这样的大一统体制严重制约市场发展,所以有了中国移动专做移动业务,后来又出现了电信南北分家以及电信移动联通三分天下,这些都是适应当时市场环境的产物,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现有的体制机制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并且成为制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互联网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很难绕过运营商这一庞然大物,而且运营商也不甘心沦为管道,利用自己的接入优势,处处和行业企业进行不对称竞争,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所以体制机制也需要顺应历史潮流,进一步变化,那就是将信息的基础设施,转变为国家级的基础设施,而不是运营商的牟利工具,比照水、电、气的模式,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造。
 
  所以,要促成宽带中国的建设,推动信息的消费,就必须从根本上对行业体制进行改革。而且是大改,不能小改。怎么改?要从下四点改:
 
  1、打破现在三家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接入商的格局,比照供电企业,按行政区划进行公司划分,将区域内的各运营商分公司进行人员合并、资产合并,一个地区只有一家信息运营商,负责本地区的固网、移动网络的建设和接入服务。
 
  2、网络融合,两个层面,第一:互联网、电信网(含固网和移动网络)、有线电视广播网,融合到一个网络中;第二:不同区域之间的网络融合,不再有兼容性问题。
 
  3、要求网络接入纳入三通一平范围,必须做到建设完毕,开通完毕。
 
  4、国家制定统一的市场指导价和收费方式,各地区根据自身消费能力和经济条件,可以在容许的范围内微调。
 
  以上四点改革,将现有的信息行业,从体制、信息融合、网络接入、收费上进行彻底改革,同时通过以上四点改革,将信息的消费从根本上转变为社会民生离不开的基础性消费。搬入一个小区,插上插座就有电,打开龙头就有水,接入网络能上网,只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才能称之为将信息做国家战略的一份子。
 
  当然,有人会说,信息行业是快速发展的行业,与水、电不同,水、电的应用模式基本固定下来了,未来不会有大的变动,而信息行业,各种网络标准,各种新设备、技术层出不穷,按水、电这样的模式划分,不是把行业搞僵化了吗?那怎么还能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1、国家要起主导作用,3G向4G演进,IPV4向IPV6转变,这需要国家向各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企业下达任务,如采用制式和接入带宽等,同时配套新的资费标准,这样可以确保基础设施的持续进步,同时3G基站要求同时兼容不同的制式标准,这也为相关设备厂商带来了新的商机,4G也是一样的。当然,这要求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一定要有很强的前瞻性,新技术、新设备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再推广应用,以实践带动发展,避免投入失误。
 
  2、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新的体制机制下,网络彻底转变为管道,互联网企业不再需要仰运营商之鼻息,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中发展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这将极大激发互联网企业的创业热情,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和信息消费会层出不穷。而国家可以从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信息消费中获得税收,以补贴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的发展资金。
 
  以上,就是我对宽带中国、信息消费的一点看法和设想,抛砖引玉而已,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对行业体制进行改革,那么中国的行业发展模式就与其他国家的模式产生的巨大的区别,这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好好把握,从而以此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