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想说爱你不容易


 1958年,我们大跃进、大炼钢铁、深翻地、加班加点都是为了解决生产不足的问题,如今却要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犯愁。

  曾几何时,中国人最害怕的是通货膨胀。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最害怕的是资本主义,而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再者,计划经济下的供需完全是由国家控制的,工资几十年不涨,物价也就几十年不变。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放开对物价的控制,随着职工工资的增加,物价也开始不断上涨。看着物价一天天上涨,很多人恨不得把商店搬回家,于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出现了一阵阵抢购风。
  经济专家们说,如果GDP增长低于7%,将带来严重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如果GDP增长超过9%,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增大。GDP增长8%—9%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空间。
  所以,1998年经济增长目标就被定为8%。
  如果天随人愿,那么中国经济的前景就会令全世界羡慕。可是,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却出现了严重的疲软。
  1999年8月《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更给夏日的炎热增加了几分沉闷:
  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 —— 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而且,没有一点回调的征兆。这个夏天格外闷热。
  满世界都在打折。一些很上档次的百货商店,甚至把“大减价呀大减价”灌制成唱片轮番播放。
  降价不是好事吗?我们不是最害怕通货膨胀吗?
  是的,我们可以卖到更便宜的东西了,如果我们是单一的消费者,那我们真是走进天堂了。偏偏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免费午餐,因为上帝让我们担当的是一个双重角色: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当我们买到更便宜东西的时候,我们也许在付出更加昂贵的成本。
  在我们为买到便宜货而惊喜时,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很可能也在滞销,产品销不出去,生产就会停滞,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有大批企业倒闭,大批员工失业、下岗。
  我们赶走了通货膨胀这只狼,又遇到通货紧缩这只虎。
  老百姓为什么不敢大碗吃肉?经济学家们也在苦苦寻找着谜底。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影响消费的三大要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收入。收入有两个因素要考虑,一个是收入的绝对量增加,一个是增长速度的增加,这两者中影响消费的是收入增长速度。这几年来人们收入的绝对量是增加了,但很明显收入增长速度并没有很大增长,尤其是国企职工、农民等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因而消费难以启动。
  可是,在企业效益没有根本改观的条件下,如何提高人们的收入?对此,有经济学家主张动用货币政策,也就是多发钞票。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收入预期的不乐观,导致了最终消费需求的不足。而消费市场的不活跃,又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扩大消费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
  既然大家不花钱,那就多发票子给大家花。从1999年初,就有传言说要给公务员加薪。后来,涨薪的传闻终于成为事实。涨薪的幅度也创建国以来之最,而且不仅是公务员,也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职工。只不过企业单位只给政策,涨不涨要根据效益而定。
  从近年来多次涨工资的情况来看,每次调资究竟有多少人增加了收入?
  8亿农民本来就没有工资,企业工人大多是镜花水月,事业单位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下岗失业人员、无劳动能力人员呢?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口号震天动地,可我总是在想,没钱怎么消费?
  中国人为什么不花钱?一个12岁的小女孩回答得很干脆:没钱!
  是啊,没钱,可为什么会没有钱呢?
  
   1.财政收支比率过低,应该由财政拿的钱却推给老百姓,如教育、医疗、住房、卫生费、垃圾处理费、电视收看费、很多过去不收的费现在都收。
  2.只涨工资标准而不兑现,如某些环卫部门、医疗单位,财政补贴不到位,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3.涨工资的时候,收入越多涨得越多,收入越少涨得越少。调一次工资,多的涨几百元或更多,少的涨几十元,造成一部分人是“越涨越穷”。
  4.企业退休人员工资太低,而且每次调资都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存在很大差别,造成他们实际收入越来越低。
  6.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太低,而且每次调整的很少。
  7.退休人员退休金上上调幅度太小。
  8.地方政府拖欠财政补贴,该发的不给发。
  9.下岗失业人员没有救济金或发得太少。
  10.无劳动能力人员(不包括有家长抚养的未成年人)最低生活保障金太少。
  没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没钱,富人有钱,都已应有尽有,而且富人毕竟是少数人。
  对大多数人来说;年轻人要结婚、买房子;中年人要为孩子攒学费;老年人又要为自己的医疗问题担心,既使有一点积蓄也不敢花。
  而对于入不敷出的穷人来说,真正的是无钱可花!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真正要解决的是穷人的消费问题,是大多数人的消费问题,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