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按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
名义工资是指工资的货币数额,即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指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商品的数量。
当物价不变时,货币工资越高,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就越多,货币工资越少,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就越少。
当物价持续上涨时,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会因物价上涨而减少,货币工资涨幅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实际工资仍会减少。
二、经济增长、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
经济增长客观上要求增加工资,工资增长必然要带动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只要不是明显超过经济增长都是正常的物价上涨,不应视为通货膨胀。
三、面对物价上涨,是增加工资,还是控制物价?
经济增长,客观上要求增加工资,总不涨工资,有些产品可能就会没有销路。被迫降价,企业和农民可能又要亏损。
不让物价上涨,企业、个体户和农民又无法增加收入。如果实行国家定价,政府就要对企业和农民给予补贴。
问题是有的人涨了工资,有的人却没涨工资,涨工资的把物价抬高了,没涨工资或工资上涨太少的人员就难以承受。
更为严重的是,下岗失业人员,无劳动能力人员,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更加脆弱。
面对经济增长、工资上涨所带动的物价上涨,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问题。因物价上涨造成生活困难的只是低收入群体,是工资不涨或涨幅太小的群体。因此,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只涨物价不涨工资的问题,远比控制物价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我们真的要反对物价上涨,不让物价上涨并不困难
第一、实行“三大免”,教育、医疗、住房全免费。
第二,对某些价格实行国家定价。
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如供水、供电、供热、公交、电话费等实行国家定价,只下调不上调。对执行国家定价的部门或企业,亏损由财政予以补贴。
第三,取消可收可不收的费。
如电视收看费、垃圾处理费、卫生费、档案管理费、物业管理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
这样,关系普通百姓生存的主要支出该免的免,该减的减,该不涨价的不涨价,剩下的涨点价并不会给老百姓造成多少负担。
四、平均工资与最低工资
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2002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422元,2006年为21001元,2007年为24932元,
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各单位所处行业、隶属关系、单位性质、所在区域、经济效益及个人所在的岗位不同等诸多因素,工资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证券业、管道运输业、银行业、航空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和为企业融资服务的其他金融活动等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保险业、烟草制品业、法律服务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广播电视和音像业等行业在8至10万元之间。职工年平均工资低于2万元的行业是纺织业、农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
所谓最低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对单位时间的劳动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工资。国际上一般月最低工资标准应相当于月平均工资的40%至60%。
最低工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二是最低工资标准是由政府直接制定的,而不是劳动关系双方自愿协商或者用人单位单方面在企业内部自己规定的;三是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单位时间的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
2008年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月/元):
北京 730、天津 740-880、河北 680-510、山西 610-490、内蒙古 680-500、辽宁 500-700、吉林 650-550、黑龙江 620-380、上海 960、江苏 850-590、浙江 850-620、安徽 560-390、福建 750-480、江西 580-420、山东 760-500、河南 650-450、湖北 580-380、湖南 635-440、广东 860-530、广西 500~345、海南 630-480、重庆 680-520、四川 650-450、贵州 650-550、云南 680-520 、陕西 600-480、宁夏 560-490、甘肃 620-500、青海 460-440、新疆 400-670;520-800(含三险一金)、西藏 730-630。
五、工资上涨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学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按照这种理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工人工资增加使产品成本提高,因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20世纪以前,还有一种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叫作“需求拉上说”,这种观点认为,通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
机关事业单位上调工资可以造成“需求拉上”的物价上涨,企业工人涨工资又会引起“成本推进”的物价上涨,那么大家都不涨工资,物价也不上涨,不是很好吗?何必还要涨工资呢?把职工工资都降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平均工资每月50元左右,物价要不猛烈下跌才是怪事!控制物价只要下调工资就可以万事大吉,何必要紧缩银根呢?真的这样做,会有多少人赞成呢?
自己涨工资可以,企业工人涨工资就会推动通货膨胀,这样的理论算什么理论呢?
如果把这种物价上涨也叫通货膨胀,也要反对和抑制,那么商品生产者、工人只能得到最低工资,最好是不要工资,全是义务劳动,这样商品的价格还会降低。
机关、事业单位可以涨工资,工人却不能涨工资,农民也不能提高产品价格,这是不公平的,你会去当工人、农民吗?工人农民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谁都不愿当工人农民,物质财富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六、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1、工资差别过大,据说有的企业老总年薪高达4500万元,而目前最低工资却是月工资380元(年薪4560元),相差近万倍。
2、某些事业单位的工资仍存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不能按国家规定上调的现象,如某些环卫部门、医疗部门。
3、最低工资标准过低,每次调整幅度太小。
4、在一些单位、部门雇用的临时工,工资明显低于正式工。
5、企业工人工资、农民工工资低,而且增长缓慢。
6、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国务院、财政部、人事部等有关部门关于工资、补贴的政策、文件,到了地方,某些地方政府总是以财政困难为由拒不执行。
7、下岗失业人员、待业人员没有工资,也没有救济金。
8、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太低,而且增长缓慢。
七、工资问题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人们为了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同以生产工具为主的被用于生产的劳动资料相结合,就构成社会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所表示的是人们在生产中对自然界的关系。人们除了在生产过程中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外,他们彼此之间也发生一定的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个社会的面貌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阶级结构以及政治、法律、道德等观念等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的重要部分,而产品如何分配又是生产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现代社会,借助于货币进行劳动产品的分配是一种普遍方式,而工资则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工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很复杂的问题,直接关系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稳定,体现社会是否公平公正。工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武装斗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几乎都是因为经济利益。
因此,工资问题是现代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绝对不可等闲视之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