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怎样筹谋战时经济统制?


   a). 稳定金融秩序: 金融秩序对一个国家的战时经济运行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被封锁的国家,为了解决战时经济困难,一般都要采取稳定金融秩序的强力政策。这些强力政策包括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物资在国防方向的投入,按照战争需要决定外贸进出口商品,控制非必需品的进口,并对物资、信贷、物价进行政府控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抑制通货膨胀,确保社会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

   b). 实行战时供给制: 强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走私、投机倒把等不法行为,制止可能发生的因日用品短缺而出现的抢购风潮。对短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行配给制、对重点物资实行专卖制,保证整个社会度过困难时期。
   c). 强化战时劳动力管理: 战争不可避免地会使社会出现动荡,使劳动力减少,需要强化劳动力管理。实行战时加班制度,加强劳动力流动限制,加强职工技术培训,优化劳动组织,合理安排班次,实行战时劳动定额和工作制度,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防止旷工、怠工等现象,对罢工权力也须依法限制。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在人力动员法令中,对劳动力的雇佣、解雇、辞职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并制定和实施战时劳动制度、就业制度,如延长就业年龄、扩大就业范围、调整就业结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就业管理等,以此来加强劳动管理和劳动纪律,扩大劳动力资源,满足战时社会各部门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发达国家的这些较为完备的战时管理劳动力资源的制度,应该作为我们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5. 依据战争形势确定经济动员等级: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划分经济动员的等级,其目的在于使经济动员与战争形势和军事需求相一致,避免盲目性。美国根据动员实践,不断调整、完善了工业动员的等级制度。美国的工业动员分为六个等级:六级最低,即和平时期,国家安全需求处于最低状态;五级进入工业戒备状态,制定扩大生产计划;四级则是开始扩大生产周期较长的军工产品;三级实施紧急增产;二级则进入全面经济动员阶段;一级则是进入经济总动员阶段。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工业动员规模最大,大部分企业进入四级,少数企业进入三级,如"爱国者"导弹生产厂家,昼夜加班,紧急扩产。俄罗斯把经济动员区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两个等级。"总动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包括整个国民经济及其各个系统的动员。"局部动员"在一个战区范围内进行,仅涉及战区内所有经济部门和国家部分经济部门的动员。中国在这方面至今尚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条令,一旦战事爆发,有可能会导致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混乱,应该尽快建立规范的动员等级制度,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