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行(6):
安阳的美食
25日一早,小冯带我们去吃早点,吃的是羊肉汤。我这几年少进肉食,对羊肉更是缺乏兴趣。客随主便,只希望不要有太浓烈的羊膻味。羊肉汤的吃法,是小半碗羊肉,然后盛满汤,再加上点佐料,还加上一个烤饼。没想到那羊肉汤是那样鲜美,而且几乎没有什么羊膻味。连料带汤喝了个底朝天,因为可以免费加汤,又喝了一碗。一时间嘲笑起自己,人的意志原来是如此薄弱
这家的生意很红火,饭桌都开到了人行道上。相邻一桌七八位说话似乎是长沙口音,一打听,正是长沙人,也是利用周末来参观红旗渠的。后来我们去参观殷墟,在门口又碰到了这群湖南人。殷墟的旅游价值,主要在于甲骨文遗址。就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文化的关系而言,作为故址的废墟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而甲骨文,作为中国文字的起源,它与我们今天的文化还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殷墟博物院规模恢弘,但似乎缺乏吸引我们的亮点,于是一个上午的很多时间,我们几个就坐在雪糕店门口的凳子上聊天。一直到中午。
中午是老杨的一位老同学请我们到一个叫做盛德利的餐馆吃饭。据说,这里集中了安阳小吃中的精华,是了解安阳饮食文化的最好的一个去处。端上桌子的,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全是各种小吃,这正是我特别欣赏和期待的。我一直以为,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必须了解其饮食,而要了解一个地方在饮食中所蕴含的文化,最好是从小吃中入手。比如,在武汉,热干面这种最典型的小吃其实是武汉特殊的地理及其他环境条件的产物。
渐次上桌的小吃,记得上名的有煎灌肠、炸灌肠、炸血糕、炒皮渣、三不沾、粉浆饭等等,还有各种叫不上名的。原来以为北方人擅长做面食,但手法不是很精巧。不想面前的各种小吃,做工都相当精致,似乎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细嚼慢咽之下,那种可口得让人陶醉的美味,与其艺术品的形式非常相称。
201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