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关键词之一:流量&转化率》


 名词解释:

    流量:网站流量traffic),是指网站的访问量,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指访问品牌网站或品牌店铺)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页面数量等指标,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含重复访问者)、页面浏览数量、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数量(访问深度)、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等。

    转化率:转化率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如一天,一周或者一个月,任意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占推广信息总点击次数的比率。对品牌电商来说,转化率主要指购买转化率。

 

案例分享:

    1、流量即销量

案例A

某护肤品牌进军天猫,开设了旗舰店。由于上线时间不长,推广活动不足,导致网店流量很少,因而店销业绩不理想。

该品牌外部延请了一位专家做顾问,诊断分析的结果是网店缺乏流量,因而要把流量抓起来。基于“试错”原则,品牌大肆开展了网络推广活动,包括淘宝客、付邮试用、直通车、钻石展位,也在天猫外部网站进行了大量的推广活动。

大量的推广活动,带来了庞大的流量,网店的流量监控图表曲线,呈直线上升趋势。然而,网站的销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很多流量带来的订单几乎为零(特别是天猫外部引来的流量)。品牌的网络推广遭遇了重大打击,决策者决定停止这种漫无目的的推广方法,于是品牌网店的流量曲线坐了一次过山车,并进一步萎缩,网店销售状况更见恶劣。

评点:

没有流量就没有销量,这是真理。就象大街上开了一家店,都没有人经过这家店面的时候进去逛一逛,那产品是无论如何卖不出去的。所以,吸引人进店,是网店经营的第一步。

但是,流量不等于销量。

就象一家顶级珠宝店,开在一家偏僻乡村的集市上。显而易见的是,集市上庞大的人流会进入珠宝店,因为珠宝的吸引力是无法拒绝的。但是,绝大部分人并非珠宝店的目标顾客,因而这些人在看了热闹之后,就象沙滩上的潮水一样退去,不留下一点“痕迹”。

作为品牌电商,要提升网店流量,一定要考虑到,你的目标消费者在哪里?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搜索与购买路径?在他们经常去的地方设下你的购买诱惑,你的流量才是真实的。

引流还得注意流量陷阱。很多外部网站依靠技术力量,在你投放外部广告的时候,主动“给予”你大量的流量,但这些流量都是虚假的,俗称“刷量”。所以在推广的时候,一是要多试错,二是要多数据分析,剔除那些无用的推广活动。

2、提升转化率是关键

案例B

某化妆品品牌开设了独立商城,通过百度竞价来引进流量。由于品牌商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比较激进的销售目标,该品牌高薪引进了专门的SEM人才并进行庞大的百度推广费用投入。

SEM人才的操作下,百度引进流量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但是,虽然流量明显上升,推广点击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是网店的销量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而另一个显著变化的数据却是转化率明显下降。

此时,SEM与客服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客服们投诉,网站流量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有很多顾客向客服咨询时直接使用侮辱谩骂的语言;SEM则指责客服们的聊单技术很差,聊单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存在导致咨询率明显下降,成交萎缩。

团队在一锅粥的争吵中,迎来了部分员工的流失与团队的整顿再造。

评点:

流量的问题我们前文已经分享过,关于SEM的问题就不再点评。此案例当中,如何提升转化率,是品牌商在大量的百度费用投放前没有思考并做好准备的事情。

由于独立商城更主要的是依靠客服的推荐来实现产品的成交,这是与天猫运作与极大区别的网销方式,因此,独立商城对于转化率的提升,要从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客服团队的组建与训练,要从客服的专业度(如产品知识、打字速度等)、服务态度(如及时响应、语言禁忌等)等方面下功夫,让咨询的顾客在如沐春风中下单订购产品,快速解决成交问题;二是要选择好聊单软件,除了考虑客服的聊单习惯与管理客户的因素,还要考虑客户的使用习惯,不要在成交工具上吃亏;三是要根本自己的目标顾客定位,设定好合理的产品与促销搭配,在保障成交的基础之上,再去考虑提升客单价,不要想一口气吃成胖子。

对于依靠第三方平台的电商品牌来说,转化率的提升,更主要依靠产品、视觉图片、促销手段、服务措施等来提升。

3、网销考验零售功底

网店,无论是天猫店、京东店还是独立商城,它就是一个店,就意味着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或者说,它就是零售(一些通过分销商来实现业绩提升的品牌,考验的就是分销商的网络零售能力)。

零售,就是在你的目标顾客存在的地方而存在,并且通过你的店铺装修或者其他手段吸引你的目标顾客进店,增长流量,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你的“陈列”、促销手段与导购,来实现成交,进而以各种手段来提升顾客的客单价与回头率,从而实现整个零售环节的闭环,支撑店铺的长期稳定经营。

所以,进军电商的化妆品品牌,一定要抛弃传统渠道的“渠道品牌” 思维,进入“消费者品牌”的运营框架中去,真正以顾客为中心,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给予他们想要的价值,增强他们的品牌粘性。

最后一个建议,电商并非异端,也不是纯粹依靠技术就能活的领域。不要迷信一些专业术语,它们只是我们在电商市场征战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