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大师张鸿雁谈知识经济
人类文明发生过四次革命。第一次是工具制造革命,它使人区别于动物,人类进入原始文化发展阶段。第二次是农业革命,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发展阶段,它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第三次是工业革命,它使人类的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变成机器生产,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第四次是知识革命,它使人类的消费模式从物质型转向知识消费型,人类开始进入知识文明发展阶段。
人类文明的四次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四处大转移。第一次转移导致了人类从动物世界进入原始社会;第二次转移导致了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第三次转移导致了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第四次转移导致了人类人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每一次人类社会的大转移,均使人类经济活动的重心也相应发生了转移,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从时间上来看,每次革命所发生的时间明星明显呈加速性,从工具制造革命到农业革命经历了约250万年,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经历了近6000年,从工业革命到知识革命经历了约200年,而知识革命的开始距今刚刚30余年,这30余年给社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则超过了任何一次革命的变化。
近30年来,对于未来经济的走向出现过多种说法和探讨。70年代初,美国安全助理布热津基在《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电子技术时代的任务》中提出,我们面临一个“电子技术时代”;1982年美国经济学家、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的概念;1996年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将这种新型的“知识经济”明确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总之,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比同时,信息革命和知识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工业经济走向衰落,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时代正大踏步地走来。
知识经济的崛起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衰落,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1965年到1995年,世界工业产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了23.8%。而中等收入国家工业产值所占比例的下降是80年代开始的,但低收入国家工业所占比重还在持续上升。
(二)工业就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下降。在1969年至1992年期间,美国工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例下降了32.4%,英国下降了44.7%、法国下降了31.7%。
(三)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1973年至1992年期间,美国等五个国家的资本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负值,其结果将是资本生产率的下降,表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减少。
知识经济的崛起同样也有三个特点:
(一)知识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不断上升。1996年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占GDP的比例超过50%。
(二)知识劳动者占全国劳动力的比例不断上升。美国知识劳动者比例在2000年将达到80%左右。
(三)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90年代达到80%左右。
知识经济本身还有几个特征:
(一)、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根据联合国组织的分类,当今高科技可分为八大类: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新源新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管理科学技术。从八大高科技为资依托的高科技产业,共同构成知识经济的支柱。知识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高科技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资源主要表现为知识、智力资源,一般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存在,是知识经济资源配置中的第一要素。也就是说,真正的生产资源不再是以资金、设备、原材料和其他自然资源为主,而以人的知识、智力资源为主,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第二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目前,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25年前,全球仅有5万台电脑,现在已增加到1.4亿台。专家们预测,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本世纪初的5%~20%,提高到90%。
(三)人的知识、智力成为实施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
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振兴,既需要资本,更需要知识。我国学者赵云喜在《知识资本家》一书中说:“资本与资本相加,并不等于更大的资本;资本到了缺乏运作能力的人手中,不仅不会增值,而且还会贬值;创造资本难,驾驭资本更难;……资本只有在获得了相应的环境支持后才能存在,而这个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善于驾驭资本的人,而驾驭资本的能力,就是知识”。
一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知识的首要载体是人,知识需要人掌握,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工业经济在达到巅峰之后,便一直处于徘徊状态,而以科技、信息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则显示出强劲的发展趋势。
从美国《福布斯》杂志近几年来的亿万富翁排行榜上,可以看到一种现象,财富正在向以电脑巨子、新闻传播巨子为代表的知识经济转移。
财富的转移是一个信号,一个预示着新经济形态正在崛起的信号。历史上,当工业经济逐渐取代传统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时,社会财富慢慢地向拥有土地、劳动、资本等工业经济基本要素的工业资本家手中转移,造就了一大批石油巨子、钢铁巨子、汽车巨子、金融巨子。现在,当知识经济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文导地位时,财富再一次出现了转移。1986年至1997年的12年内,英特尔公司的股价上升了2590%。微软公司1997年的市值大体相当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市值的总和。
知识经济中还有一个突出现象;无形资产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要素。无形资产不仅具有有形资产不可替代的超乎想像的价值,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增值性。
以无形资产的投入为至的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不同,知识经济对有形资产的需求已退居次要地位,更主要的是对知识、智力的需求。
美国网景公司因为开发了可与微软公司的因特网浏览器相媲美的浏览器,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同微软公司在这个领域一决高下的公司,但是,这家公司可以说并没有什么有形资产。这家公司的所有资产就是软件——Navigator(导航者)浏览器。不管用户使用何种计算机,以及何种操作系统,这个万能的“导航者”都能够让用户从因特网上拷贝下文章、声音、图表以及录像。目前全球每10个因特网用户中就有8个在依靠“导航者”引路。
“耐克鞋”风靡全球,耐克公司雄霸于全世界的运动鞋市场。但是,耐克自己没有投资建设生产场地,不装备生产线,有形资产几乎等于零,它的资产主要就是设计品牌和强大的销售网络。
我国的一个年轻的服装品牌意丹奴,其总部只有20多人,但其旗下有40多家企业为它定制服装,有120多家特许经销商在为它销售意丹奴品牌的服务。2000年初,总部将意丹奴品牌出售给杉杉集团,开创了无形资产大于有形资产的公司转让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金等有形资产将不再是发展的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和人。
选自张鸿雁著述《阳光诡计》(该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