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年初开始吧,突然对读书有了一种认识,就是一生读书不知书。有了这种感觉,就很迷惘,就觉得过去种种,全是无用,平生事事,皆是虚度。冷静地反思一下,也就知道此生一事无成的原因了。不禁大为感伤。小时候,家中无书,碰到什么看什么,看的是一些小说,如醉如痴,倒也深入,但只是看些热闹罢了,其中有什么深意,是全然不加理会的。上了高中,幸喜学校还有一间小小的读书馆,也有几本藏书,但不好借,一是好书轮不到,二是借书如同借钱,既吃闭门羹,又看青白眼,让人觉着开口的屈辱,也就不太去借。但我好像是幸运的,或许是我的乡下人的胆怯和乖巧,小聪明的巴结和奉迎,喜欢读书的恳切和诚挚,竟而至于感动了某个管理员,是个比较严肃的老太太,因为我的多顾,她甚至熟悉了我的声音,就很照顾,我也因此读了几本比较喜欢的书。在大学时,不知为什么,在读书馆借书,总是好高骛远,拿的全是大部头的理论著作,尼采呀,叔本华呀,中古美学史呀,但是看起来很费力,往往枯燥看不懂,没有一本看完,甚至很多还没有翻,就到了归还的日期,便一股脑儿抱起,全部送回完事。小说倒是看了几本,也升到了世界名著的高度,但也只是随意而看,没有什么计划,没有什么要求,就是看看而已,且美其名曰: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像自己颇有主见,颇有心得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感觉着自己当时的幼稚,不禁汗颜。工作后,读书的环境变了,只能读自己买来的书。但由于囊中羞涩的缘故,逛书店的爱好一度成了畏途。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是买一些降价书和盗版书,聊以塞责。于是读书更加没了章法,随遇而安,只是满足自己阅读的爱好罢了。

仔细检点一下,觉得自己也有理性读书的时候。一是大学毕业写作论文,认真地研究了一下古希腊神话。这个研究,现在提起来可能会让人笑掉门牙。不过就是认认真真地多看了几遍两卷本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如此而已。然后就想了想,花了一周时间写了些粗浅的认识;然后就出门游玩去了;然后,论文答辩,老师还给了个优秀。这是一次轻松的研究,太轻松了,竟然没有感觉着研究的艰深;也正是太轻松了,也就注定了以后的一事无成。二是想考研究生了,就认真地研究了一下中国文学史。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版本,反反复复地看了几十遍;各门各派的唐宋诗词大家,反反复复地背诵了几百首。临到考研究生了,却发现英语不能过关。反反复复地考过三四次后,英语还是不能过关。眼看着年龄大了,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还立不起来,就只好认命,安分守己地做个小人物了!三是教书的时节,为了不至于丢人露馅,研究了几本教学书。杂志就不用提了,单本书现在能回想起的有:虚词的知识、中国文化史概要、语文基础知识等。但过了几年,突然眼羡起外面的世界了,就跳了行,再也不去看这些书了。所以做教师,也就是只做到半瓶醋的份上,现在想起来实在惭愧!
教书时还有一段故事。学校读书馆也有几本藏书,全是些过去的旧书,平常很少人借。管理的人也想不起还有人来借。而我偏偏喜欢旧一点的版本,而且不识时务地就去借了。管理员一脸诧异,有点看到外星人的感觉,嘟嘟囔囔,颇不情愿地打开了大门,不耐烦地在门口等着,让我黑灯瞎火地在里面寻找。赶紧匆匆忙忙地拿了几本,管理员看了嫌多,但或许是怕麻烦的意思,就让我拿走了,但反复叮咛要及时归还。我记着管理员的话,急忙翻阅一毕,就去归还。管理员出乎意料,就让我放在他家里完事。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我又去借书,管理员更不情愿了,磨磨蹭蹭地到了读书馆,一翻册子,我还有一本书超期未还。管理员得了理,就教训起我来。我很诧异,一看,果真,《虚词的知识》,8分钱,还很堂皇地在册子上记着。我辩解,不愿意落下不守规矩的罪名,就和管理员吵了一架。不成想,管理员倒因这一吵,对我加以青眼,见了就很近乎。但我从此再没有去借书,已经借来的几本,也抱着一种报复的心态,一直未还,有些现在还插在我的书架上。我很庆幸我的没有归还,因为我能记起的这几本书,都是很好的版本:《阅微草堂笔记》、《杜甫诗选》、《汉魏六朝诗选》。我拿着他们,也算得上是各得其所了。
今年年初,突然遭了醍醐灌顶的一击,就给自己订了个读书计划。再读一遍大家,系统地阅读。先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再阅读世界级文学大家,坚持阅读古代文学大家。
想我一介平民百姓,年龄已老大不小,如此读书是为什么来着?订计划时,因一时冲动,未加多想。过后回思,也竟然不知其所以然。既成就不了作家,也助推不了工作,既不能籍此邀名立万,也不能籍此平步青云,何必煞费苦心,无端增此劳作?想了再想,也就只有两个字,爱好,爱好而已。读书只为自家乐,不关世间名利事。

于是就坦然而读。读中有乐,大家文章耐咀嚼,激动多多,震撼多多,受益多多。读中有苦,苦在世上好文章如此之多,可惜人只有两眼,不能遍观;可惜人有两眼却偏偏近视,不能长观;可惜人要工作糊口,不能一心扑在书上;可惜人精力有限,不能把所有书看完;可惜人生命如此短促,而好书却无尽无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闲中有忙,忙中有闲,痴痴呆呆,疯疯癫癫。在阅读中感受伟人风范,在名篇里体会人世沧桑,有迷茫,有困惑,有激动,有震撼,倒也为黯淡人生平添波澜,自得其乐。
我给自己定的现当代文学大家主要是:鲁、郭、茅、巴、老、曹等,已分别搜集其选集若干。独有鲁迅,因为喜欢,单本、选集、全集,兼而有之。外国文学,首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有朱生豪译本一套,11卷;巴尔扎克,有傅雷译本一套,在书店、旧书摊搜罗其他著作若干;托尔斯泰,因缘在半价书店购草婴译本一套,又四处搜求其他著作若干。另外,储备司各特、狄更斯、罗曼罗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吐温、契诃夫、高尔基等著作若干,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穿插阅读。以上存书,皇皇一大堆,颇为可观,每每欣赏自得之余,忧愁暗生,恐有生之年,不能再全部拜读一遍了!因为在这些书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可读之书,不读不行。譬如,今年以来,除阅读完鲁迅一部分著作、郭沫若选集四卷及一些单本外,穿插阅读《哈利波特》四本。儿子说好,不得不读;读后感觉很好,希望别人也读。由此知外国人写儿童文学,笔力亦重千钧;中国人即使描摹历史,笔下亦毫无力气。读穆木天诗歌一卷,重温久违的诗意。读范文澜中国通史三卷,领略大家笔下之历史,学习先辈治学之态度。读艾克玛托夫《草原和群山的故事》一本,读《好兵帅克》一本,读司各特《艾凡赫》一本,读干部读本《外国文学》一本,重读《聊斋志异》一本。其他拉拉杂杂,读过已不记其名,也就不再啰嗦。
至于古典文学,我选了一部分。两部必读书,准备反复学习。一是老子,二是论语。由于是传统文化精粹,不敢懈怠,自己订了个计划。每日下班之后,上床之前,端坐桌前,翻看一二篇。不可贪多,贪多务得,囫囵吞枣,反生厌心;不可求快,心浮气躁,不知所云,反成畏途。每日就是一两页,记下了好,记不下也好,记笔记好,不记笔记也好,只求悠然心会而已。大半年来,竟然也读了几本有注释的老子,读完了西北大学杨春霖编的注释本四书,读了南怀谨的《老子他说》。读了这几本,一颗悬心终于落地,作为中国人,至少一知半解地读了中国文化的最极致,也算基本上对得起祖宗了!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文化产品,无穷无尽。不朽名著,汗牛充栋;人生有限,学海无涯。以屑小之肉身,对灿烂之文化,只有望洋兴叹而已。现在是一个文人泛滥的时代,泥沙俱下,沉滓泛起。很多书籍,其实算不上书籍,即使算上,也只是伪知识的载体。读书人如果不披沙拣金,下一番挑拣的功夫,只是糊里糊涂地,见什么看什么,那只是凑个闲趣,解个闷罢了!年龄阅历不够的,稍有不慎,说不定还会被导入歧路上去。对我们一般人来说,不欺师,不灭祖,有眼光,有脚跟,存心恭敬,多读好书,就是读书人了;对高一级的人来说,有专攻,有见识,继往圣,存绝学,能为天地立心,能为生民立命,就是读书人了!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又能脱得了这个圈套呢?
2007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