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题玄奘(1)
(一)
《维摩经》领少年行,《法华》从此持正(2)。宝相庄严斥沙门:人生岂儿戏,百年大生命(3)! 文思涌注解《心论》,举座一时皆惊(4)。声震长安《俱舍》名(5)。精进无穷已,中华第一僧!
(二)
佛性有无济众生,直去西天取经。大漠雪山竞踏平。火焰焚七情,六欲出真雄(6)。 那烂陀寺败恶道(7),曲女胜战万僧(8)。佛国巡礼任纵横。解脱大小乘(9),中印两文明!
(三)
中土佛经新旧译,玄奘从来开辟(10)。千卷经律论传递。法相宗始立,《大唐西域记》(11)。 《仁王》摄心服群英(12),精诚感动东西。玄源真粹成唯识(13)。宗门神足四(14),西游千古戏!
注释:
(1)公元602-664年,唐高僧,通称三藏法师,民间呼为唐僧。
(2)(3)唐僧“11岁就能熟读《维摩经》和《法华经》。从此卓然梗正,日夜苦读,很少休息。看见其他沙门在玩笑闲扯,他看不惯,说:‘经上不是说,出家人为无为法,岂能老这么视同儿戏呢?可以说是徒耗百年生命啊。’”(转自《中国佛教史话》刘克苏著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1版)
(4)唐僧受具足戒后,“为沙门讲解《心论》,根本不看讲稿,文思涌注,犹如喷泉,不可穷竭,众人都认为是神人,‘不是神人,怎么能这样呢?’”(同上)
(5)“贞观元年(627),玄奘回到长安,参学多人。他跟从僧坛领袖道岳学过《俱舍论》。又师从法常,连发十问,举座皆惊,叹未曾有,于是声震长安。”(同上)
(6)以修行之火焚烧七情六欲,锻造真正英雄。
(7)指唐僧在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从理论上驳倒顺势派外道,并作《制恶见论》1600颂。(同上)
(8)“玄奘在戒日王于曲女城举办的无遮大会上以论主之位,求战群僧,竟至于18天内无人敢应答,不战而胜。”(同上)
(9)指玄奘在印度获得极高声誉,超越大乘和小乘之分。“大乘人齐夸玄奘为大乘天,小乘人一致称赞玄奘为解脱天。”(同上)
(10)“玄奘的翻译是我国译经史上的灿烂明珠,从他开始,往后佛典的翻译都称为新译,以前的都叫做旧译。由于玄奘的梵文造诣精深,由他主持译场,解决了梵汉转译中梵师和本土笔受者之间的隔阂或矛盾,纠正了旧译的许多错误,开辟了中国佛典翻译的新纪元。”(同上)
(11)(13)玄奘深究法相宗唯识义旨,成为中土佛教法相宗创宗人。另撰《大唐西域记》12卷。
(12)玄奘在高昌王处“开讲《仁王经》等经,每次听完,道俗二众都依依不舍,希望和尚久留此国,启蒙大众”。(同上)
(14)玄奘最著名的弟子有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玄门四神足”。(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