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忽视一些专家提出的有异议,尽管有时它们有点逆耳;做好你的功课,这样你会比他们懂的还多。如果他们是那种无法跳出窠臼的业内人士,你就更要自己好好努力了。汤姆·斯坦博(Tom Stemberg)当年创立办公用品零售商史泰博(Staples)就是这么做的。”
上面这则睿智的建议,出自劳埃德·谢夫斯凯(Lloyd Shefsky)的新书《创造、持续创新、茁壮成长:初创公司/家族企业都该知道的创业成功秘诀》(Invent, Reinvent, Thrive: The Keys to Success for Any Start-Up Entrepreneur, or Family Business)。我也是因此而留意到这本最新出炉的新书。
我第一次结识谢夫斯凯(Shefsky)已是十年前,那时我去采访他,他刚推出那部此后成为经典之作的《企业家不是天生的》(Entrepreneurs are Made Not Born)。如今,谢夫斯凯结束了多年的律师生涯,步入教坛。他在美国西北大学任教,成为一名创业领域的教授,专攻家族企业。
谢夫斯凯是这么看的:作为创业者,最基本的是清晰的看到所谓的“未来蓝图”;而某个领域的专家,则可以将“一个创业者犯错和失败的原因”看得更清楚。
这是个极好的例证。谢夫斯凯在书中讲述了联邦快递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全球知名快递公司联邦快递有多成功吧?而据说,当年其创始人弗里德·史密斯(Fred Smith)曾向耶鲁大学一位教授介绍自己的创业理念,透露了提供包裹空运递送服务的想法,“那位研究生的导师当时给这个idea打分,只打了C!”
再说说我个人的例子。我的职业生涯中花了太多时间“重塑”自我了,而伴随这一路,我总是闪躲逃避着外界各种各样可能的“批评”。
在我刚走上职场那阵,所谓重塑就等同于换工作。有一次,老板觉得我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我选择转行,不再做行业出版物,改去做日报。对此我从未后悔,不曾回头。
还有一回,我在一家风险套利的公司干了一年,然后就跳槽回到报业,开了一个一周六天刊发文章的专栏。在那之前,我还从未给专栏撰稿,对自己要写什么毫无头绪,就这么误打误撞似地顶上了“专栏作家”的称号,这一干就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