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习近平和他的“六驾马车”
中国的路在何方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承认。但之前饱受外国侵略、内乱之苦的中国百余年近代史,已经让中国人的国家自信和民族认同感遭受空前打击。认识到这一点的习近平,三番五次强调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但是支持自信的理由,还有待新一代领导集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突破”。
一年前的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于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曾明确提及,“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从三中全会及习近平的讲话来看,实现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很可能是习近平的终极目标,这也将成为他最大的政治遗产。而过去近两年的整党、反腐和改革,也就是为了打破旧器,从而寻找到更适应当今多元化社会的治国体系,这不仅是为了改造中共,也是为了稳固中国发展的长治久安。
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中国的发展以及其“民族复兴”梦想的确已经迎来最佳时机。但不能否认的是,自毛泽东之后,中国太多当政者的精力被耗费在亡羊补牢、拨乱反正的补救工作上,如何解决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道路问题,如何找到一个最优路径,则仍然处于探索之中。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传承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培养人们的集体观念、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一个好的社会风气,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无疑能更好的助力政治理想的实现。
纵观七常委这两年的表现,或强势推进、或低调进取、或铁腕破局、或平和配合……这个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最高领导集体,已经快速入列各自的职责岗位。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当前反腐是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有西方评论认为,经过两年左右的“大破”期后,以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为节点转向治本“大立”的阶段,对于中共领导集体而言应是顺理成章。
目前的中国政局是,一方面是习近平亲自发起的群众路线和反腐运动已经对国内官场产生“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习在内政、外交以及军事和改革等各方面统领整个政治局。有观点认为,习近平掌握党及军的程度已超越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如此筹谋,不过是一种对政党的忧患意识和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因为中国深层次的改革会触及到现有的核心利益格局,中共要打破这些利益格局、要防止部门、地方利益危害国家利益,就必须要有强势的中央集权。而新建立的四个改革领导小组,就是为了将中央权力重新构建,具化为一把把的权力之矛,为再次改革披荆斩棘,顺利渡过最艰难的深水区。
习近平上任后,围绕他身边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改革”。如果改革是一驾战车,那么习近平已经一步步地把自己“绑架”到最前端。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释放出的改革诸多目标与步骤之后,习亲自担任各个改革小组的总负责人,显然是将自己的政治生命与改革成败以及今后的历史评价直接挂钩。有政治观察家担心,按照中共目前十年任期的惯例,到任期结束时,习近平的政治抱负或许只能实现一半,到时中国这种革新式的改革还能否继续?是否会遇到阻力的强力反弹?毕竟只用十年的时间无法建立起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如果再给我20年”,虽然习近平没有这样说,但网络上已经有“给习大大20年”的呼声出现。在当下大破大立的改革背景下,中共现有的政治精英中也的确难以发现可能接替习近平的人选。习近平和他的政治伙伴们如何立足今日中国,驾驭好他们的战车群,走好一条属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责任编辑:韩锋
- 美报:北京“三倍小心” 保驾APEC2014-10-18
- 港媒:涉贪千万级的官员为何总“免死”2014-10-18
中国的路在何方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承认。但之前饱受外国侵略、内乱之苦的中国百余年近代史,已经让中国人的国家自信和民族认同感遭受空前打击。认识到这一点的习近平,三番五次强调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但是支持自信的理由,还有待新一代领导集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突破”。
一年前的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于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曾明确提及,“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从三中全会及习近平的讲话来看,实现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很可能是习近平的终极目标,这也将成为他最大的政治遗产。而过去近两年的整党、反腐和改革,也就是为了打破旧器,从而寻找到更适应当今多元化社会的治国体系,这不仅是为了改造中共,也是为了稳固中国发展的长治久安。
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中国的发展以及其“民族复兴”梦想的确已经迎来最佳时机。但不能否认的是,自毛泽东之后,中国太多当政者的精力被耗费在亡羊补牢、拨乱反正的补救工作上,如何解决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道路问题,如何找到一个最优路径,则仍然处于探索之中。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传承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培养人们的集体观念、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一个好的社会风气,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无疑能更好的助力政治理想的实现。
纵观七常委这两年的表现,或强势推进、或低调进取、或铁腕破局、或平和配合……这个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最高领导集体,已经快速入列各自的职责岗位。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当前反腐是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有西方评论认为,经过两年左右的“大破”期后,以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为节点转向治本“大立”的阶段,对于中共领导集体而言应是顺理成章。
目前的中国政局是,一方面是习近平亲自发起的群众路线和反腐运动已经对国内官场产生“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习在内政、外交以及军事和改革等各方面统领整个政治局。有观点认为,习近平掌握党及军的程度已超越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如此筹谋,不过是一种对政党的忧患意识和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因为中国深层次的改革会触及到现有的核心利益格局,中共要打破这些利益格局、要防止部门、地方利益危害国家利益,就必须要有强势的中央集权。而新建立的四个改革领导小组,就是为了将中央权力重新构建,具化为一把把的权力之矛,为再次改革披荆斩棘,顺利渡过最艰难的深水区。
习近平上任后,围绕他身边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改革”。如果改革是一驾战车,那么习近平已经一步步地把自己“绑架”到最前端。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释放出的改革诸多目标与步骤之后,习亲自担任各个改革小组的总负责人,显然是将自己的政治生命与改革成败以及今后的历史评价直接挂钩。有政治观察家担心,按照中共目前十年任期的惯例,到任期结束时,习近平的政治抱负或许只能实现一半,到时中国这种革新式的改革还能否继续?是否会遇到阻力的强力反弹?毕竟只用十年的时间无法建立起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如果再给我20年”,虽然习近平没有这样说,但网络上已经有“给习大大20年”的呼声出现。在当下大破大立的改革背景下,中共现有的政治精英中也的确难以发现可能接替习近平的人选。习近平和他的政治伙伴们如何立足今日中国,驾驭好他们的战车群,走好一条属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 美报:北京“三倍小心” 保驾APEC2014-10-18
- 港媒:涉贪千万级的官员为何总“免死”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