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是否能够重新上路?


日本内阁府1117日公布,201479月的GDP比第2季度萎缩0.4%,換算年率为负1.6%,不但与市场预期的年率扩增2.25%有差异,再加上第二季度负增长为负1.9%,两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理论上意味着日本经济已经陷入了衰退。这也是从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日本第三次出现经济衰退。

 

根据报告,第3季度日本民间住房投资年率减少幅度达24%,整体民间消费虽由前季的萎缩18.6%转为第3季的增加1.5%,但成长力道仍嫌薄弱,另外,企业资本支出较第二季度也呈现减少0.2%。也就是说,日本第3季度的经济收缩,主要在于居民住房投资下降速度过快,居民消费需求疲弱及企业投资扩张的欲望不强。

 

所以,该数据公布之后,利空震撼日本金融市场,日经指数收盘暴跌3%,日元震荡不已,先贬后升,兑美元一度升破116日元。这反映了一方面市场对日本经济衰退来得如此之快感到震惊,另一方面对日本政府后期政策动作仍然处于观察之中,并不是完全不信任。

 

当然,市场也预测,面对经济衰退,安倍晋三政府将对一些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事实上,在1118日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消费税率调升时间将延后18个月,到20174月实施。安倍承认,今年4月将消费税由5%提高至8%,损害经济。如果进一步加税,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通货紧缩。他还强调,延期一年半后,不会再延期。

 

同时,安倍也宣布,21日将解散日本众议院,提早在下月进行日本众议院改选,并计划在12月进行。此举比预定时间提早2年。安倍强调,如果联合执政的政党无法维持半数以上议席,则意味着安倍经济学被否定,到时安倍政府会下台。

 

可以看到,201212月安倍上任之后,宣布振兴日本的“安倍经济学”的启动,即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就是要借助推升物价,刺激日本居民消费,促使企业投资扩张与需求,希望能够创造自主性经济复苏。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让日元大幅贬值。事实上,安倍经济学实施之后,日本股市大涨、物价上升、居民消费增加、GDP开始出现正增长。已经有20年了,这是日本民众第一次看到本国经济增长有点有色。

 

但在今年4月,安倍为了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减少财政赤字,把消费税从5%上升到8%,并预期2015年上升到10%。加税及加税预期立即让日本第二季GDP收缩1.9%,第三季度GDP收缩0.4%。如果安倍政府不立即出手阻止经济增长的跌势,日本很可能重蹈90年代的覆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即1997年在日本经济开始复苏之后,桥本龙太郎政府把消费税从3%提高到5%后,立即把日本复苏的微弱火焰扑灭,日本经济从此陷入超过20年的停滞期。

 

同样,在2013年推出量宽的货币政策后,日本经济一度有所好转,通货膨胀率也开始接近目标。但是,4月份消费税一推出,很快就让脆弱的日本经济增长熄火。所以,面对日本经济又出现的衰退,日本央行不得不在10月底突然宣布加大质宽量宽货币政策的强度,希望以此来刺激出口、提升物价、恢复经济增长。同时,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把消费税率调升时间将延后,以此来恢复市场及居民的消费信心。

 

还有,面对日本经济当前的衰退,安倍政府为何要提前大选?这与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态有关。因为,提前大选也就意味着安倍有意把安倍经济学的政策交给民意来决定,即把安倍经济学与民意来捆绑。这就是安倍的政治考量。因为,在安倍看来,目前的日本选情对执政党是非常有利的。这里既有安倍第二任期以来的业绩;也有安倍最近努力改善中日关系,让他的支持率回升;如果再加上把消费税率调升时间将延后,更是有利安倍的胜选。

 

在安倍算计中,如果现在选择解散日本众议院提前大选,并能够在大选中获得选举胜利,这不仅能够在达到推迟消费税率调升延后的目的,更重要是能够把安倍经济学的政策目标与民意结合起来,更有利安倍经济学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当然,如果民意不支持安倍,或安倍在新的选举中失败,那么安倍经济学所要推行的政策恐怕无以为继。

 

也就是说,安倍要想力挽当前的败局,就看他利用国会改选重新聚集民意,推动安倍经济学的第三大箭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雇佣终身制,活化劳动力市场等,为经济注入活力。但是,安倍要冲破既得利益者阻挠并非易事。还有,安倍能否获得民意的更大授权,力推改革,同样不可乐观。所以,安倍经济学能否重新上路是相当不确定的。

 

总之,1117日的GDP报告显示,4月份消费税调高冲击严重超出预期;这应该是目前日本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重要原因;日本要改变这种态势就得把调高消费税率时间延后;而提前大选是是把安倍经济学与民意捆绑在一起,希望获得民意更大授权,结果如何,目前尚难确定。所以,安倍经济学能否重新上路是相当不确定的。我们还得观察。但我们要记住,由于日本经济有更多的不明朗和不确定因素,它可能是明年全球经济的一大威胁。对此国内投资者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