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取消“煤检站”,少了块腐败土壤


 山西取消“煤检站”,少了块腐败土壤

为推动煤炭运销体制改革,山西决定从今年12月1日起,全部取消对相关企业的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管理行政授权,全部取消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票据,全部撤销省内煤炭、焦炭公路检查站和稽查点;12月31日前,全部拆除省内各类公路煤炭、焦炭检查站和稽查点的相关设施。(11月27日《经济参考网》)

早上刚参加了本市“涉企收费清单”一个小型会议的讨论,市物价局给与会者提供的省、市两级涉企收费清单,令笔者大开了眼界。我初步指出此轮清理工作仍存在几点明显的不足:一是很多收费项目极为荒唐,应该由国务院牵头清理,地方自然废止。如由商业部等三部门于1983年下发的有关建设项目需缴纳蔬菜基地补偿费的规定,三个发文单位都不存在了,这个收费项目却依然存在;二是重复收费项目过多。比如居民使用自来水,已经缴纳了排污费,却还要缴纳垃圾处理费,笔者在多年前就曾撰文《征收垃圾费,如酒店另收油盐钱》对此提出批评;三是部分项目自相矛盾。比如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目的是支持文化项目发展,可征收的对象却是文化企业。笔者呼吁,清理涉企、涉民收费项目,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做,否则只能是“说得多,做得少”。同时要树立公共财政意识,能由财政资金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再伸手向企业、居民征收。

应该说,山西此次清理涉企收费的动作之大,为目前省市自治区级所罕见,应该可以供其他地区借鉴。而在笔者的印象中,山西官场一向比较保守,此次能做出如此大的动作,应该是由四个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是受新一届中央政府决意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的大背景影响。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提到“正税清费”、“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等。二是受煤炭资源税改革“倒逼”。国务院已做出决定,从今年12月1日起,在全国将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在当前煤炭价格低迷状态下,从价征收煤炭资源税将成为煤企减亏的重要措施,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当然也要做出相应的配套姿态。三是煤价大跌、煤企大面积亏损所致。近五年,晋煤价格真正是坐了回“翻滚过山车”,在持续多年疯长,导致大量资金流入之后,市场突变,“亏损”成为多数煤炭企业的“共同命运”,政府当有必要伸出援助之手。四是反腐的需要。众所周知,自2月底山西省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金道铭“落马”后,山西成为中国官场“地震”烈度最大的省份,而在被查的这些官员中,就有很多与煤企老板“勾勾搭搭”,在山西两次煤炭资源重组中搞不法勾当。其中也涉及到“煤炭销售票和煤检站”所衍生出来的腐败。

据媒体披露,山西省设立各类煤检站点始于1983年,主要职能是代收各种煤炭基金、费用,并查验煤炭销售票、完税证明等各种票据。但各类煤检站点的设立也增加了煤炭运销成本,并滋生了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一些煤检站通过倒卖票据、报号通关、吃拿卡要等形式,大肆收受“黑金”,成为煤炭公路运销的“毒瘤”。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山西的煤检站有300多个。其收费规模,按照山西省长李小鹏此前在第二届晋商大会上所言“通过启动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30多亿元”也可窥见一斑。

而在这130多亿元中,煤企支付煤检站的腐败成本,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无数个“苍蝇”因此暴富。一位煤炭贸易商曾亲历煤检站的权力和腐败:“不给钱不放行。一辆运煤车在出省途中要经受来自多个部门的检查缴费,各种罚款在1000元左右。”

而有了这些腐败成本的“润滑”,就决定了煤检站职工必然会与不法煤企老板相互勾结,帮助煤企逃避煤炭产能调控、私挖乱采,甚至帮助煤企偷逃税款,给国家造成的实际损失当数倍于李小鹏的130亿。

因此,山西此次取消煤炭销售票和煤检站,除优化了山西对煤企管理的政策环境外,最积极的作用是消除了一大块腐败“土壤”,为山西煤企的正常经营扫除了一个“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