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消息,北京市工商局昨天特别发布“双十一”警示,电商必须保证及时送货和退换修服务。工商总局此前也召集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携程等10家电商企业进行约谈,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电商“先涨价后降价”进行虚假优惠促销,不得虚构成交量、成交额。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召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携程等10家电商企业进行约谈,主要围绕如何对“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的问题展开。
面对“双十一”这类网络消费高峰期,工商总局方面透露,在消费者享受低价产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电商平台和网络商家对爆发性的大规模交易应对不足,从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
网购高峰成投诉高峰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昨天介绍,每逢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节期间,各大电商不断加入并扩大促销规模,引发消费者网购热情。不过根据近两年的数据统计,每年11月也成了网络购物投诉的高峰期。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售后及虚假宣传等问题。
因此,工商部门为警示电商经营者,提出要求:购物网站应在首页或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同时,经营者必须严把商品质量关,提供充足人员保障及时送货、退换修服务,并履行承诺,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
禁止商品价“先涨后降”
“双十一”促销也引起国家工商总局的关注,于10月31日,召集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1号店、亚马逊商城、聚美优品、携程、58同城、去哪儿网等10家电商,要求梳理以往促销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防范。
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针对今年“双十一”指出,应纠正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的审查处置不力、消费者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网络经营数据过度封闭和销售行为混乱等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工商总局向电商提出,必须在网站事先公布促销活动的期限、方式和规则,排查促销者的经营资质、身份信息,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经营者采取“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欺骗消费者。
电商常见违法违规行为
用假打折误导消费者,部分经营者“先提价、后打折”、“以无库存为由不予销售”、“单方面变更甚至撤销促销”;还有的使用“全网价格最低”、“史上最低价”、“销量第一”等违反《广告法》用语;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虚构自身的商业信誉,甚至有网络平台部分内部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消费者应理性消费
工商部门也提醒消费者要注意理性消费,不要因商品价格便宜被冲昏头脑,非理性消费会造成浪费,消费后保留好消费订单信息或消费凭证,发生问题及时投诉。
工商总局在约谈会上提醒各大电商企业,“双十一”要防范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欺骗消费者,严禁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信息发布,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除此之外,工商总局认为,在配送不及时的情况下,要向消费者做好解释,确保“7日无理由退货”等法律规定得到切实执行。
对于配送问题,阿里巴巴副总裁王煜磊在约谈会上表示,对于今年“双十一”,天猫在前期已经与各大快递公司沟通,对购买的商品运输过程实时监控,在配送中保持透明、通畅,尽量避免因为“双十一”导致包裹延迟问题出现。
工商总局在约谈会上提醒各大电商企业,“双十一”要防范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欺骗消费者,严禁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信息发布,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
欢迎致电:400-8162-816
客服QQ:2851353001
如果喜欢,请关注微1号官网:www.weiyihao.com
上海灰企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21q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