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有新突破和新发展


  所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说的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一个“和”字,比如“龙”就是和的典型代表。新时代,“和”字有了更进步的含义,即“上和”。

  大家知道哲学渗透在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每个细节中,因此我先提及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哲学思想帮派,比如马列主义讲的是个唯物辩证观,比如毛泽东思想讲的是个“和”字,比如邓小平理论讲的是个“上”字,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到这个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教育”。

  于是我觉得更应该在先进性教育的同时,更强调一个“和”字。不要只记得“上”而忘了“和”。这两者相互依存,因为“上”一定需要“和”作为基础,“和”是“上”的根本。就好像经济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一样,就好像政治依附在经济的基础上一样。而“文化”就是“政治”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手段。那么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个在政治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所应该体现的文化理论。即“上和”文化。

  所谓“上和”文化,即一个“上”=积极、向上,一个“和”=和气

  是什么在推动这个世界不断进步----是“欲望”。每个人都应该有欲望,没有欲望的要么不是人,要么行尸走肉而已。

  欲望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欲望推动世界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负面的欲望导致例如腐败和政权的土崩瓦解。所以人应该满足自己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欲望,指的就是个“上”字。马列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意识。因此很容易得出结论:正面的、积极的意识不断推动正面意识的强化,推动事物朝“好”的一面发展,负面的、消极的意识不断把事物朝“坏”的方向发展直至摧毁。作为个体来说也一样,作为爱情来说也一样。

  所谓“和”就是一个和谐、和气、其乐融融的状态。

  在社会上,要“和”,要吃得开,要有好人缘,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公司里要“和”,所谓“和气生财”。在家庭、爱人间要“和”:和睦,相爱

  “上”也是无奈的,它代表一种竞争意识,生存还是毁灭,一种弱肉强食的残酷,成王败寇,适者生存。“上”在中国的“和”状况下,对于“真善美”,“假丑恶”的作用。为了表面的“上”或“和”:真善美和假丑恶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现象。简单的例子就是极其鲜美的食物,极为诱惑的尤物,极为瑰丽的珠宝,极其美艳的皮草等。所谓的“物极必反”。

  这里要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在谈一切向“钱”看,其实错了。首先要一切向“前”看,也就是“上”。在“前”的理念下,用“和”的方法,就可以得到“钱”,有“钱”又可以买到健康长寿和快乐,但“钱”一定买不到真正的爱情。因此就像我们老祖宗所说的那样“福禄寿喜”,“福”是第一位的,有了“福”其他一切都会有。“福”代表的就是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和”的方式方法。在爱情里也是一样,“福”代表爱情幸福美满,不要为了“禄”而做出破坏“福”的事情,如果夫妻不和,那么纵使再有钱又有什么用呢?

  “上和”文化在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包括爱情)中都有体现。有些例子我会和大家慢慢举例说明。比如我们一直在讲的风水、佛教、太极八卦、邪教反动组织等。为什么说中国人看个体都是“龙”,但捏在一起时,都变成了“虫”。

  “上和”文化体现在集团里面,代表一种积极合作向上的理念。背靠大树好乘凉,树倒猢狲散。因此每颗螺丝钉都应该秉持同样“上和”的信念,这样我们的行为才会推动共同的目标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得到好的结果,之后反馈到每个员工的身上。在运作的过程中,把好诚信准则,确认没有纰漏,这样才能作为一个可以让人信赖的整体,获得最终的成功。

  在“上和”爱情中,人们需要“向上”作为基础,也就是“福”。以“脑”和、“心”和、“手”和为手段,爱情之花才能常开不败。比如我们说的色彩性格学,有效沟通方法等理论。如果把我们的人生作为一个项目来说,如果把我们的婚姻作为一个项目来说,那么我们也应该吃透并应用PMP的精神,在结婚前用正确的方法找到自己,继而知道自己应该找哪种合适自己性格的Ta(QA/QC),同时Ta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然后作测试,确认Ta是永远积极向上的,而不是仅仅为了结婚而结婚。

  最后,“幸福的家庭总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归纳起来,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意识”,一个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