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和世界其他文明地区的重叠价值观


   黑格尔曾经说,孔子的道德训令是其他文明国家地区同样都有的,没有什么新鲜之处,现在一些中国人也持这样的看法。关于和谐、关于博爱,确实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观,那么我们为何非要抓住儒学不放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说明

   第一点是一个非常简单、直白的道理:我们自己家里明明有的东西,为什么非要到别人家去借呢?何况共同的文化结构落实在具体的民族环境之中,当然在个别之处存在着差异,那我们为什么非要借鉴我们国内也有的外来的(而且对我们还是陌生的)文化呢?

   第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有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古典文明,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历经4000余年,这种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不是任何国家文明所比的上的。我们的文化经过最长时间的考验、困境,并且在近代西方文化大力冲击的情况下延续至今,这本已说明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夫子在《论语》中的训诫,早已经由后世无数儒家的注释,而形成了完善、系统、庞大的体系。所以说,儒学的精神,不止是习俗、传统那么简单。我们现在所说的复兴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要为传统文化正名。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在科学上美国人是我们的老师,但是在文化上他们只配做我们的学生。

   第三,在古代,道德、法律的规范都不得不借助宗教的力量而得以维持,这一点在中国不同,儒学思想从一开始就以人本为主,不借助任何彼岸的、超自然的力量。西方思想家们在读儒家经典时常常感叹于那种纯粹的道德精神。西方学者们宣扬基督的精神,都不得不先讨论上帝的存在这一问题,而在我们看来,这是无需的。正因为儒家思想不借助宗教的力量,所以他有着更强的包容性,更适合于当今世界的多元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