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普照寺的故事·故事六


 

大书法家李邕和普照寺的故事



    对于普照寺,《淄川县志·卷二下》有载:“明万历庚子毁,后人于其址觅万年灰殿后石幢,一隶书佛顶尊胜陀羅尼经,其二面楷书序文,旧为僧僚所掩,其书之人呼为塔寺即古开元寺也”。据史料说,石幢上的佛顶尊胜陀羅尼经二面的楷书序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所写。
    赵明诚所著《金石录》中更明确写道:“右唐淄州开元寺碑,李邕撰并书,碑初建于本寺,后人移置郡廨屋下,余为是州,迁于便坐,用木为栏循,以护之云”。李邕撰并书的碑文,北宋末年大金石家、史学考证家赵明诚亲眼所见,他还以保护的名义亲自着人将石碑移至自己的郡府处,可见不假。
    李邕是唐代大书豪,何以在普照寺题写碑文?原来,唐朝开元年间,李邕曾在淄川为官主事。
宋代金石学著作《宝刻丛编》卷一载:唐开元寺碑,结衔为“唐淄州刺史李邕撰并书,开元二十八年立。”可知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邕为淄川刺史。
    《宝刻丛编》卷五载《唐淄川令裴大智碑》,结衔为“唐滑州刺史李邕撰”,并有按语“大智,河东人,官至淄川县令。碑以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立。”由此可知,开元二十九年,李邕已由淄川县令改任滑州刺史。
    宋代刊印的《唐诗记事》卷十七载:“开元末,李邕历淄、滑二州刺史。”李邕既然曾为淄川刺史,那么为淄川普照寺题写碑文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李邕题写的碑文内容已无考,但李邕的故事千年流传。
    李邕(公元678-747年),湖北武昌人,唐代书法家,天资聪慧,幼承家学,少年时以擅长辞章而闻名。但在仕途上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被酷吏活活打死。
    “书如其人”,李邕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人格。他的书法初学右军,又参以北碑及唐初诸家楷书及行书笔意,变法图新,形成了他自己的鲜明风格。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官方主编的《宣和书谱》云:“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即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书中仙手”之称,大诗人杜甫也作歌以美之:“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名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史料记载:李邕能诗善文,工书法,尤擅长行楷书。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并身体力行,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个性鲜明,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当时奉金帛而求邕书,前后所受钜万余,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是说那时候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宋代进士高似孙写的《纬略》,记载了李邕一生所书碑版达八百篇之多,而且所书碑版几乎都是自己撰文,这些都反映了李邕书法的创新成就和在当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