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有快一年了,今年总体目标实现差不多了,算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就多抽出时间来写写文章,跟创业伙伴们多交流交流!这次分享的是我自己创业的一点感受。
创业之前我在创投机构任职,轮番换了几个平台,每年除了能看到点新花样的项目,多认识一些创业者朋友,几乎没能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而在传统机构按照老的思维年复一年工作让人感到厌倦,同时也产生一种危机感。
这几年来,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创投行业市场环境在变化,过去疯狂投资给许多机构留下沉重的包袱,同时创投行业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锐机构不断有出现,再不换个环境,换个打法,我担心自己未来会成为被淘汰的一员。
要改变必须做出新的选择。我的初始念头是脱离机构,当一名自由职业者,从自媒体做起,接点顾问的活,这样既能养活自己,而且能够做点有深度的东西。只是没想到做着做着,步入了创业的道路。
坦白来讲,围绕创投行业进行创业不是很好的选择,原因我很清楚:
第一,创业方向很窄,能想到的商业模式也就那么几种,做的轻很难存活,且容易被复制,做的重会步入传统机构的后尘,同时也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对于新公司而言机会不大。
第二,创投属于非标业务,每个出资人属性不一样,每个项目特点不一样,很难标准化、规模化。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用于创投行业会有改进作用,但是一下子要颠覆很难。
第三,创投属于金融范畴,有着特殊的壁垒,门槛很高,涉及专业投资和管理能力,对资源(项目和资金的持续获取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并且见效很慢,屌丝创业成功几率很小。
即便如此,我想创业还是首选自己熟悉的领域,毕竟在创投行业摸爬滚打的时间比较长,专业本领、人脉资源都有掌握,对于行业有理解,知道其中的痛点在哪里,知道怎么样去改进。如果选择做别的事情,肯定不是我的长项,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说过,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带。考虑到在创业初期的难度,我想到一个相对简单的模式,定的目标也很小,即先从自媒体做起,从投行业务做起,然后有了一定基础后开始做投资,采取的是迂回创业的策略。自媒体在我看来,是很好的获取资源的利器,效果比APP、网站明显,而且运营成本很低;投行的好处在于能获得现金流养活自己,如果做的足够专业,也不失为很好的业务模式;投资是为了沉淀、转化有价值的资源,但只做小而美的基金,不做大。目前实践下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创业让我享受到了快乐和自由,我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做不一样的投资,交不一样的朋友,工作会更加富有效率,生活会更增添色彩。尽管也有压力大、工作特别辛苦的时候,但是创业的过程让我感到充实、心安!做这样的选择真的很值!
我对投哪儿未来的定位,既不是做基金,也不是做投行,而是做一个面向创业者的聚合各种资源和能力的服务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越来越接近这个角色定位的。明年投哪儿有计划再引进一位战略投资人,进一步扩充团队和资源,融资多少不重要,重要在于跟谁合作!我相信勇于创新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在未来格局中会占据更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