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


    有人说,“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

    我认为这句话可调整为“发现自己无知往往表明自己正在开始脱离无知;而骄傲自满则只证明自己正在走向更多的无知。”

    这里的关键词是“知”,什么是“知”?这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之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在中国文化中,比如,知道昆仑山在哪是“知”,知道昆仑山与汉人的种族起源的关系,是更是“知”,进而知道昆仑山与风水、与天堂的关系的则是有大学问的“知”。

    在西方文化中,“知”指的是那些普遍的、必然的、平等的、永恒的、原本的、超越的、可证的真理性的东西。而中国文化中对昆仑山的系列“知”只是一种“消息”、一种“意见”,与“知”毫无关系。

    由于对“知”的认知的分歧,中西方文化中,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要求自然是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的知识分子完全可以在某个领域里占有许多“消息”、有许多“意见”的人;而西方的知识分子则应当是在某些领域里掌握了一定的普遍的、必然的、平等的、永恒的、超越的、可证的真理并不断向前探索的人。

    由此,我们便可明白为什么在古希腊连苏格拉底也只能称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而在华夏大地则导师遍地,大德成堆的根本原因。

2014年12月22日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