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是朝向完美君子之道的教育,是朝向人的卓越的教育,自由教育提醒人们在意人的卓越,在意人的伟大。”自由教育倡导者如是说。
为了达成这个伟大的教育目的,自由教育论者十分重视人文学科的作用,重视从小就围绕着“文化人”的目标开展无所不在的教育。
从理念上,我是同意的,现实的困难在于一个社会教育语境的非确定性。比如,家里来了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他的爷爷奶奶带他去西餐厅用餐。在宁静舒适的环境中,爷爷奶奶一边教他如何正确使用西式餐具,一边让他聆听钢琴弹奏出的乐曲的语意,小孩在不经意中吃完了一大份西式牛肉套饭。晚上小孩回到家,父母问他,今天在爷爷奶奶那吃了什么?小孩说,牛肉饭。父母又问,牛肉饭好吃么?小孩说,好吃?父母再问,为什么好吃?小孩说,有牛肉,还有刀叉,有音乐。于是,小孩滔滔不绝,比划不已,父母开心不已,对长辈感激不已。
也可能是这种情况:小孩回家后,父母问,今晚吃的什么?小孩说,牛肉饭。父母反问,牛肉饭?小孩肯定的说,是牛肉饭。父母立刻摆出十分难看的脸色,其中一人说,牛肉饭我都会做,下次不去了。小孩愕然。
同样一顿饭,在前者眼里,这饭中有文化,吃中长知识,增见识。在后者眼中,这饭就是一砣干饭加几片发水牛肉,再无其他。
这不仅是一个假设的例子,而是一种文化教育家庭语境的大问题。在现实中它会出现。
在西餐厅一边用着西式饭菜,一边欣赏着美妙的音乐,一边轻聊着西式刀叉与中式筷子的不同哲学意义,与大火炒一盘牛肉丝饭,狼吞虎咽地风卷残云,哪一个更文化呢?哪一种更可能产生美感呢?在哪一种语境中这小孩更有可能靠近“君子”,接受“卓越”,从而逐步在意人的伟大呢?
有人说,教育不是万能的,我同意。
有人说,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我更同意。
我想说,真正的教育是困难的,困难在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却天天在充任教育者,他们辛辛苦苦地打着“教育”反教育。
2014年12月19日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