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金融股的牛市逻辑


 金融股的牛市逻辑

在牛市第一波,券商股总是率先垂范,持续大幅度上涨,它的基础是交易量放大和直接投资获益所导致的券商利润快速增长。券商股第一波的涨幅一般是2-3倍。随后券商股进入滞涨期,它的特征是:券商开始有跌停品种,震荡加大,但如果上涨,还是会落后于市场。

券商滞涨的时候,保险股开始觉醒。保险股中的龙头品种是中国平安,这是一家既有券商、又有银行、又有信托的公司,市场很快会发掘出它的券商股价值。但更主要的是,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都有大量的权益类投资,在股市上涨的时候,它们的收益也是非常大的。券商股涨完,自然就轮到保险。

今年的行情中,保险股还有一些新的要素注入。一方面,全民社保开启,缴费人数增加,规模也会扩大;另一方面,国家支持健康保险的发展。中国平安今年还增加了陆金所的影响。未来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更多的是利好消息。

券商保险轮涨之后,自然就是银行股。银行股今年缺乏了上一轮牛市的业绩增长因素,所以涨速看起来不快。但是,银行股最大的优势是估值低。在全世界主要市场的银行股估值(PE)15倍上下的时候,中国大陆的银行股普遍只有5-6倍PE,这就决定了它们跌不动,涨得了。

金融股三大板块脱离底部区域并都上涨100%之后,才能说牛市进入第二波。此时,银证保三驾马车逐渐分化,齐涨共跌中,个别股票单兵突进实现5倍以上的涨幅(前一轮牛市,中信证券这种大家伙的涨幅超过50倍),但也有股票会疲软不振。

牛市第二波的最大特征是:股票上涨和下跌都会显得举重若轻,即使是中信证券、中国平安这种大股票也会动辄就跌停。比如,2006年的大牛市,中信证券上涨50多倍的过程,股价至少出现过6次跌停或接近跌停。没有耐心的就早早下车了。而真正的顶部,在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谁也不知道。

就目前的节奏看,估计1月上旬券商汇总12月业绩的时候,券商股会略强一些。1月中下旬预告业绩的时候,保险股会强一些。银行股在其中穿插,个别发展。更大的行情,需要等待2015年的更多信息刺激,比如,降息降准、A股纳入国际指数、50ETF期权开设、新三板火热、注册制实施、社保资金大举入市,等等。不同阶段的信息对金融股会产生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