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看“社会保障”连续五年列调查榜首?
2014年2月10日,人民网连续第13年推出两会热点调查,向网民收集对热点关注问题的投票和意见留言。截至2月19日21时,已有超过350万人次投票,以45万票踞首位的仍是历年来网民最关注的“社会保障”,而“反腐倡廉”和“食品药品安全”则暂时分列二三位。自“社会保障”一词2010年引入热词调查以来,它已经连续五年位居榜首,且投票网民逐年增多。(2014年2月20日人民网)
在“社会保障”的分项调查中,养老保障被认为我国社保领域内“建设水平最落后于实际”的一项制度,多达67.39%的网民将票投给了它,另有23.98%的票投给了“优抚安置”。这充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于“社会保障”的强烈期盼,也给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社保是和谐之本。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保障”连续五年位列两会热点调查榜首,充分说明了社会保障的托底功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也是老百姓最关切的热点问题。越是经济发展了,越要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从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公众呼唤均等化。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衔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截至目前,包括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在内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已超过13亿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巨大成就,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一步。应该说,在当前,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离老百姓的期盼和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养老金并轨制、关注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等方面,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群众对此也尤为关切、尤为期待。
改革需加大力度。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被称作改革年的2014给了社会许多期待。新春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为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迈出重要一步,网友谓之“马年开工,马上有礼”。但是,由于社保制度涉及面广,尤其是会触及到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往往导致改革自身动力不足。而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改革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站,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更加必须要有打虎上山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勇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坚决向一切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叫板,坚决发挥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和“托底”功能,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社会救助,建立健全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美好“中国梦”。 也只有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全力推进改革,才能实现养老制度统一与完善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深化和落实到位,进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届时,人的自由流动、人口的均衡分布、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社会充满活力,充满弹性和张力。
全国“两会”在即,人们对于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制度设计、政策落实,充满期待。“社会保障”连续五年位居“两会”热点调查榜首,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需要全党全社会为之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倪洋军)
相关新闻:
两会热词“社会保障”连续五年列榜首
咋看“社会保障”连续五年列调查榜首?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