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星冈简介(曾国藩的爷爷)
说起曾国藩的爷爷曾星冈,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物。据曾国藩所作《大界墓表》载: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年轻时(35岁以前)沾染了不少“游惰”习气。他有书不读,常常骑马到湘潭与一些“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引起不少人的讥笑。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劝戒,“立起自责”,卖掉马匹,徒步回家。从此,他“终身未明而起”,苦心治理自己的家业。为了便于耕作,曾星冈领着耕夫“凿石决垠”,将小丘改为大丘,还精心钻研水稻和蔬菜的栽培技术,同时喂猪养鱼,一年四季没得空闲。后来,星冈公传下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曾国藩的私人藏书楼富厚堂的正厅取名“八本堂”也是因此而来。
据说,有一次,因为宅基地的事情,曾家和湘乡的一位大乡绅闹了场官司。曾星冈因为不识字,只好请秀才帮忙写状子,可耿直的他又不愿意给写状子的秀才打点银子,结果让一位代写状子的秀才给捉弄了一把,有理的事硬让这位老秀才的“妙笔生花”给写成了无理。到了县衙后,曾星冈才知道被人耍了,因为诉状不占理,曾星冈自然败诉。大乡绅胜诉了,更加不可一世,当着曾星冈的面奚落他:“在湘乡还有敢跟本老爷斗的人?我的两个犬子可都是秀才,秀才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垒出来的。连秀才都供不起就想打官司?你真是昏了头!”一番讥讽的话把曾星冈一下子气病在床上半年多。这场失败的官司耗去了曾家五十多两银子,加上被霸占去的宅基地,恐怕得二百两开外,对曾家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场官司让曾家元气大伤,曾星冈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这样的窝囊气,他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后代子孙读书识字,在家庙的神位旁张贴一联:“敬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曾星冈为了几个孙辈能有出息,考取功名,特意花高价从长沙聘请了私塾老手陈雁门做启蒙老师,专教已经到入学年龄的长子曾麟书读书习字。(陈雁门是一名六十二岁的老秀才,手底下出息过两个举人门生。他是名震三湘育人有方的私塾高手。)曾星冈慢慢地喜欢接近读书人,宴请文人雅士,觉得这是很开心的事情,曾家以后也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曾星冈有三个儿子,麟书是长子,次子名叫曾上台,20多岁便夭折了,幼子名叫曾骥云。曾麟书字竹亭,后人尊称他为竹亭公。可是天公不作美,曾麟书天生愚笨,虽然努力读书,但却屡试不第,大半辈子精力都花在了应试上,也没有取得什么可喜的功名。到了取妻生子年龄,仍然是名童生;等到曾国藩哥几个出世,直到入学年龄,曾麟书还是原地踏步,没有一丝出息。曾星冈知道,指望儿子振兴家族比太阳从西边升起来都难,只好把主要精力花在几个孙辈身上。为了避免孙辈们惹上纨绔子弟的恶习,他以身作则,勤俭持家。针对自己少年任性、不求自立而后痛苦自责,历经艰辛才有所成的经历,曾星冈经常对少年就十分懂事的曾国藩说:“人要以懦弱无刚为耻辱,男儿应当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二、曾麟书简介(曾国藩的父亲)
曾麟书自幼受其父曾星冈严格的家训,指望他能读书有成而猎取科名,然他天资愚钝,考过16次童子试,都名落孙山。但曾麟书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终在道光十二年(1832)参加第17次小考“始得补县学生员”。此时他已43岁,仅比长子曾国藩早一年入县学,成为几百年来湘乡大界曾氏的第一个秀才。曾麟书自知才短,无望跻身于科名仕途的更高阶梯,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利见斋”,出自《易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意为读书能见到大人,得到好处。并于此课徒授业,发愤教子,把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他曾自撰对联一副,表达了他的思想、情操。联云: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在曾麟书首取湘乡曾氏家族中的第一个秀才后,生活在僻居穷乡的曾麟书家族子孙中,由此科名大开,产生了曾国藩、曾广钧两个进士,秀才、贡生、举人更是多达20余人。
曾麟书在督教曾国藩兄弟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经验做法,就是对其受教育者须循循善诱,不重在求速成效,而在于教之有常,学之有心。教之有常,自然有效,学之有心,业必有成。在他的晚年,由于曾国藩兄弟大都取得了功名,他就把教导孙辈和管理农事的责任担当了起来,杜门不出,教导孙子,检点农事,“守吾之拙而已”。
三、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祖父曾玉屏靠勤勉耕种、勤俭持家让全家人过上了温饱生活。父亲曾麟书开始读书,但一生乡试17次不第,最后只比儿子曾国藩早一年考中“准秀才”(补生员)。曾家的道德要求一直很高,曾玉屏就常常教导儿孙:“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止息万物之器”,“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22岁考取秀才,24岁中举,入省学岳麓书院。28岁中了同进士,进入翰林院。此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了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被后人奉为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四、曾氏家族,人物辈出
曾国藩兄弟五房里出过的有成就者大约240多位:
外交家曾纪泽,
数学家曾纪鸿,
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官、曾广銮,
清末翰林曾广钧,
资政大夫曾广江,
刑部员外郎曾广镕,
女界诗人曾广珊(曾与陈寅恪唱和,女儿俞大是曾昭抡夫人,儿子俞大维),
教育家曾约农、曾宝荪,
翻译家曾宝葹,
高教部副部长、化学家曾昭抡,
教授曾昭枚,
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曾昭燏,
湖南广播电视台工程师曾昭棉,
湖南大学电机系主任、教授曾昭权,
北平交通博物馆主任曾昭亿,
原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园艺学家曾宪朴,
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
三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楷、曾宪柱、曾宪森,
轻工部造纸研究所研究员曾宪榛,
出版家曾宪元,
画家曾厚熙(宪杰),
导演曾宪涤(代表作《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
像曾国藩家族这样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业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也是曾家至今声誉斐然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国藩家谱:
《大界曾氏族谱》草创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历时五载,于雍正五年(1727)修成。嘉庆五年(1800)续修,是修只是始修的拾遗补阙,未作任何校订,其凡例、谱序一仍始修。道光十四年(1834)开始三修,主修是曾国藩的叔父曾骥云,派名毓驷,道光二十年成稿。曾国藩曾协助其叔父踪迹曾氏源流,修正旧谱错讹。道光十九年十一月,还陪同叔父到宁乡参阅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衍正在复修的宁乡曾氏通谱,"凡集旧谱千百册,校雠而考定之南宗,纂录东宗,钤篆上之朝廷,号《翰博谱》,家乘也,而兼官谱矣。吾宗从之正讹补阙"。四修始于光绪二十年(1894)春季,至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告竣,主修是曾国藩之侄孙曾广祚和长孙曾广钧,"与庙山汇谱"。以上四次所修之谱,笔者无缘恭阅,但据笔者推断,更改谱名、条理世系、套用派语都始于三修,谱尊曾参为一派祖,曾参,又称曾子,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凡尊曾参为一派祖之曾氏均称"武城曾氏"。三修主修曾骥云是在参阅了宁乡曾氏通谱后对旧谱进行了"正讹补阙",谱名由(湘乡)《大界曾氏续修族谱》改成《武城曾氏衍湖南湘乡大界三修族谱》,清晰了世系脉络,至于派名的套用,下面将有所阐释。五修是在烽火狼烟的抗日战争时期,主修是曾约农,派名昭(木、炎、占三字合一),曾国藩之长曾孙。1938年11月12日,长沙文夕大火后,曾约农与堂姐曾宝荪随父曾广铨仓皇避居香港,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曾约农姐弟又辗转逃回故里湘乡荷叶塘富厚堂(今属双峰)。在家乡隐居期间,曾协助地方组建抗日武装,筹备续修大界曾氏族谱。民国三十三年(1944)被曾氏族人推举为《大界曾氏五修族谱》主修,于是"着手收集齿录、文艺",时日寇侵凌湖南,"风声鹤唳,弹雨枪林",然而,"未曾少息,不辞辛苦,欣欣然以谱为乐"(见曾宝荪《大界曾氏五修族谱跋》),民国三十五年谱成付梓。是谱十九卷,首一卷,三省堂木活字本,是历修族谱中内容最丰富的,除了通常收录历修序、跋外,在"褒颂"目内收录了清朝皇帝给曾国藩及其兄弟和儿子纪泽的御制匾额、恩诏、御制祭文、碑文;在"祖训"目内收录了"文正公遗训";在"传志"目内收录了曾国藩、李鸿章、郭嵩焘、曾国荃等人写的墓表、寿序、祭文、传略;在"典制"目内,收录了大量的有关条规、契据等资料,从而提高了是谱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现将湖南省图书馆藏孤本《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又名《武城曾氏衍湘乡大界房分续宗圣曾子族谱》(三省堂木活字本)影印出版,名为《曾国藩家谱》,以便学者深入研究曾国藩及曾氏家族。大16开,精装五册,2002年5月出版,定价:2300元。
曾国藩家规:
一、教亲悦心,尊师扶幼;
二、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三、嫡宗不婚,子嗣敏聪;
四、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五、招赘为嗣,宗圣脉混;
六、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曾国藩“八本”家训: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
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八宝”家训:
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八个字的涵义,即早起;勤扫庭院;祭祀祖先;善待亲族邻里,是无价之宝;读书;种菜;养鱼;饲猪。)
曾国藩“三致祥”家训: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四字诀”家训:
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