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              一、课程内容设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信息)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修改的基本原则是专业基础课打通、专业方向课替换、专业选修课对调。

(一)专业基础课打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与医疗保险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是相同的。医学信息方向的专业课程由医学课程、管理学课程、信息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医学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信息为专业方向课程;医疗保险方向的专业课程由医学课程、管理类课程、保险类课程构成,其中医学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保险类课程为专业方向类课程。由于两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同,可以在教学课程设计中打通,在授课中合班。

(二)专业方向课替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医学信息与医疗保险方向同在专业基础课,异在专业方向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的方向课为信息类课程,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专业方向课为保险类课程,由于两个方向的专业方向课不同,可以分开。建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不确定方向,大一、二研修专业基础课,大二自主选择方向并修专业方向课程。

(三)专业方向课进行必修与限选之间对调。具体内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两个方向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与医疗保险的专业方向课可以作为对方的选修课。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在修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后可以选修医疗保险方向的必修课;医疗保险方向的学生在修完专业基础课与方向课后可以选修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的专业方向课。意义:两个方向共享教学资源,取长补短,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涉及面,并增多事业发展的机会。

二、课程模块地位与关系设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信息)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必须尽一切可能避免问题。一是知识模块不健全(比喻为腰酸背痛腿抽筋),二是知识模块不能有效融合(比喻为关节炎)。两个问题合在一起,我们将课程设计的问题概括为:一个又腰酸背痛腿抽筋又关节炎的并发症人。什么是知识模块不健全(比喻为腰酸背痛腿抽筋)

 1、知识模块的地位设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信息)知识模块的地位设定,课程权重:管理>信息>医学,以信息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以医学为背景。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知识模块的地位设定。课程权重:保险>管理>医学。以保险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以医学为背景。

 2、专业知识模块的内容整合规划

分类一:模块类课程

纯管理课程(简称为“腰”):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公共政策、档案管理学等;纯医学课程(简称为“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药理学纯保险课程(简称为“腿”):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学、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健康保险学、保险精算学等问题:腰酸背痛腿抽筋。表现为:缺——纯保险类师资缺乏;弱——纯医学类师资不懂管理、纯管理类师资不懂医学。对策建议:引进保险类人才、纯管理类与医学类的互学机制

分类二:交叉类课程

    交叉类课程:管理与医学交叉课程: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学等;保险与管理交叉课程:医疗保险营销学、保险经营管理、保险法等;保险与医学交叉的课程:医疗保险学、医疗保障原理与政策、医疗保险营销学。现存问题:关节炎。中间缺——保险与管理交叉课程、保险与医学交叉的课程师资缺乏,基本由纯管理或纯保险类人才来替代(不专业)。三边拉——管理、医学、保险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有机结合。原因是学科之间互不通。对策建议:引进保险类人才、纯管理类与医学类的互学机制

         

                    三、医学类课程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的三位一体

    现有的医学类课程有两个特点,一是杂,二是乱。杂则不能统一,乱则不能服务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我们的建议有二:一是对医学课程进行整合,整合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三个科目,并编写符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点的统一教材;二是组织专门的教研室进行医学类课程教学。

我们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医疗保险与医学信息方向的知识结构和医学院校的特点,设计出所需医学知识的模块,目前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用的医学类教材,现有医学类教材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的教材为通用教材,其广度、深度、难度往往适用于临本、口本、影本等专业,但不适合管本专业。

二是缺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用医学教师。这类医学教师既精医学,又懂管理学、保险学、信息学,能将医学、管理学、保险学有机融合。

三是缺乏专门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课程的教研室。现有的问题是在教师的安排上,一门课程涉及到几个教研室,有些课程少则二到三位老师上,多则十位老师左右,课程的衔接和教学内容的连贯往往有一定难度,为了保证该专业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有关教师编写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公共管理类的医学教材,组织专门教师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的医学课程教学。

总之,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信息)管理学是重点,医学是难点,信息是基点。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保险学是重点,医学是难点,管理学是基点。两个方向中医学都是难点,对于有难度的学科,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否则学了等于没学。

    四、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能力、人品的三位一体

1、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方案的区别:素质而不是知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明白一个理念,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不等于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专业知识结构,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针对的专业素质结构。专业素质结构必须是专业人品、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三位一体。

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前提:为人之道、治事之能、研学之术的三位一体

教训——我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过程中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偏重课程设计,忽略专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人品的塑造。结果培养的专业人才有专业知识、无专业能力;有专业知识、无专业人品。结果必然是“就业难”,即便是就业顺利了也会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事业难”。

启示一、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人品的塑造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落脚点与归宿点来爪。启示二、建立与建设专业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的机制。我们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可以概括为“是非人才”即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但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原因就就在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不能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能力,具体表现为“两个不”:不能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分析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专业问题(简称为“无才”),不能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解决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专业问题(简称为“无能”),这种无才又无能的专业学生自然不能适应市场与社会的需要。

3、专业能力专业机制的对策建议:

对策一、教学环节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不仅要教书(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培养品德),原则是寓德于教、寓教于德,使公共事业管理学生成为知识渊博又道德高尚的人。教学方式的改革: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激活与增大人的潜能与智能,而案案例式教学的目标是不仅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更是为了将专业事实专业知识专业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教学主体:外聘或外请具有保险实际经验的领导、专家为学生请客,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专业为专业能力。

对策二、实践环节的改革。三段式实习的制度(课后见习、期末实习、毕业实习)的设计与实施;医院管理、卫生行政管理实践性教师的外聘(兼职)。

 4、专业资格的具备:两证五子一素质

 (1)专业资格: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成功的公共事业管理者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专业资格。这些专业资格,我将其概括为“两证”“五子”“一素质”。“两证”指的是:外语四六级证书与计算机一、二级证书。“五子”指的是:“活脑子”(思维能力),“嘴巴子”(口头表达能力),“笔杆子”(书面表达能力),“泥腿子”(社会活动能力),“人样子”(礼仪形象设计能力)。其中泥腿子最为核要,内涵为:敢做难事、能做大事、乐做杂事、勤做小事的人,方可“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总之,善思、能说、会写、勤劳是提高管理能力的四大支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是要培养具备这四个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一素质”指的是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自卑、自狂、逆反。这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实施建议:对策一:思想疏通。必须在专业学生招生进校时给学生灌输“两证五子一素质”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在专业教师中统一“两证五子一素质”的思想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反复灌输,将认识变成思想,又将思想转化为制约行动的理念。 对策二:课程辅导。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关“两证五子一素质”的课程,如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课程辅导,英语国家四六级考试辅导课程,人际关系处理课程,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等。对策三:制度规约。通过毕业条件或获奖条件的设定鼓励专业学生提高准备“两证五子一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