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杀手锏:一手反腐败,一手抓加薪
文/孙玉良
当前反腐败如火如荼,最大的老虎已上到政治局常委“国家领导人”阶层,令群众不得不佩服国家反腐之决心。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反腐败反的,让一部分“望而却步”,仿佛觉得公务员已成为“高危职业”了。
其实公务员成为“高危职业”,只是一种假象。对于想当贪官的公务员来说,公务员才是“高危职业”呢?做清官,做人民的勤务员,人民喜欢还来不及,何危之有?和其他职业比起来,既使不贪,公务员也是一块喯香的“香饽饽”,不然怎么会招一个公务员,成百上千的精英抢着报名呢?当公务员,有四大好处:一是有社会地位,再怎么说也是“统治阶级”;二是收入稳定,汗涝保丰收。靠财政吃饭,不必担心发不出工资来;三是信息灵通,不管国家有什么好的政策,第一个知道。这年头信息就是财富啊,好的政策下来,公务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亲朋好友都能沾点光;四是有隐性收入,不是光那点工资的事,地球人都懂的。
公务员起初都是清廉的,后来分成两支,一支是清官,平平淡淡地过;一支是贪官,除了工资再利用职权挣些额外收入。如今贪官污吏越来越多,是公务员们跟一些商人相比“羡慕嫉妒恨”的结果。觉得自己是精英,哪能不如他们有钱呢?随便动动脑伸伸手也比他们强。不良商人们正中下怀,通过行贿取得不当利益,大家各得其所。额外收入多的人,其工资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中国有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真是一大发明。当个贪官污吏,高收入自然伴随高风险。为规避风险,贪官们想出了各种妙法,如人人有份,形成贪官群,你也不说,我也不说,你保护我,我保护你,既使有蛛丝马迹也不易查出来,即使查出来也是集体犯案,法不责众;再如手法隐蔽,不再名目张胆,而是以各种劳务费等合法收入为借口,以赌博输赢为借口,以礼尚往来为借口,神不知,鬼不觉。纵然如此,凡是贪官皆心虚,没有君子坦荡荡的胸怀。
国家严打反腐,是为了吓阻公务员贪腐祭出的一招杀手锏。隋唐时有位英雄叫秦琼,他的绝招就是杀手锏。秦琼的锏是一对,上下翻飞,无人敢当。国家为管理好公务员,祭出的另一招杀手锏便是给公务员加薪。国家不会亏待公务员的,亏待了谁也不会亏待这一阶层,国家管理的好坏,指着这一大批人呢。我们国家虽然没有实行高薪养廉,但也不会低太多。提出给公务员加薪议案的人,肯定也是公务员,因为他身在其中,最知其中的苦与乐。提出这一议案,虽然“挨骂”,却正中高层下怀,一张一弛,治国之道,光反腐不加薪,不符合为人处事的道理,打一个耳光还知道给个甜枣哄哄呢,何况管理治国精英呼?所以加薪成为必然。高层正等着给个公务员加薪的理由,政协委员不说话谁说话呢,也是为国分忧的一种表现啊!管加薪的人,人保部的,也都是公务员啊,给你加给我加,大家乐的事,怎么会通不过呢?不用调研,一定加。
加薪已成为必然,谁眼红也没有用,不挣工资的人,再“羡慕嫉妒恨”,也只有干看着的份。实实在在应该讨论的,是如何加。是人人有份,还是“按劳分配”,亦或“按需分配”。提给公务员加薪的何香久委员,其实初衷是想给基层公务员加薪的,觉得他们活累,工资少,因为是基层,也没有贪腐的机会,所以应该给他们加。但这一提案上去,被惯使用标题党的媒体一解读,便成了给整个公务员队伍加薪了。整个公务员队伍,自然也包括年薪几十万乃至更多者,大家都是公务员,自然人人有份了。最怕的是,有些领导“意会”到其中的奥妙,将加薪变成“截薪”,如“按劳分配”自己做为领导为某一领域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贡献最大;如“按需分配”觉得自己管辖的部门最关健最重要最有需求,正愁找不到加薪的借口呢,于是顺着何委员的提案借坡下驴。给公务员加薪谁说了算?碰到这样的领导,加薪到达确实有需求、有困难的基层公务员那,便只剩下感恩戴德的“残羹”了。该低的照样低,本来工资很高的又增添了一项加钱的冠冕堂皇理由锦上添花,才是反对加薪的人士之“反对处”。
全国政协社法委主任孟学农谈到给公务员加薪时表态说:“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不赞成当前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群众会有意见。不过,应该鼓励公务员工资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如果觉得公务员收入不够高,可以‘下海’畅游去”,孟学农是部级干部,工资年薪20万,最起码觉得他这样的高干不用加了,很开明。我觉得他是真正理解何香久委员意见的人,如果千万名公务员都伸手你死我活地闹加薪,必将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连大白菜也跟着涨起来,再调研也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