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的纸上谈兵——焦虑症家族(三)特殊恐惧症


  特殊恐惧症指的是对某种特定寻常事物的不寻常恐惧。人人都会产生恐惧,比如看《盗墓笔记》的时候莫名脊背发毛,或者看《咒怨》的时候惊声尖叫,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恐惧症当中产生的恐惧是不理性的。这种不理性有两个层面,第一就是恐惧程度的不理性。普通人感到害怕无非就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再一身冷汗之类的症状,但是恐惧症患者双腿发软,双眼发花,有些直接不省人事了。第二个层面是指恐惧对象的不理性,如果一个人看到一具半腐烂的尸体躺在自己床上所以失声尖叫,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恐惧症患者可能害怕那些没有威胁的东西,比如坐飞机,乘电梯,或者是不到5斤的小狗。

  人们怎么会产生恐惧呢?

  这也是多种因素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条件反射在恐惧心理形成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比如可爱的Sally在6岁的时候被一只凶猛的高加索犬咬到了屁股,疼得她小便失禁,还到医院缝了六针,留下一道疤,而且害得她一个月不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泳,从此以后她就害怕所有的狗狗,她现在已经26岁了,是大学排球队的中锋,身高1米79,但每次她看到狗,仍然会忍不住发抖然后哭泣。那次6岁的经历最终促成了Sally对所有犬只的恐惧。当然,也有很多有恐惧症的人,本身并没有像Sally一样亲身经历过,那么就有可能是从家庭教育或者社会环境中得到了恐惧的想法。从进化的角度上讲,人类对某些事物的恐惧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危险情况产生恐惧已经写进了人类基因。当然啦,任何心理疾病都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容易产生害怕的情绪,而有些人就是胆子大。基因的作用在对晕血晕针的研究中显现出来,病人家族内,往往有很多亲友有相同相似的症状,这种明显的家族相似性,是基因在恐惧症形成当中作用的证明。

  曾经看到有人说晕血晕针是治疗不好的,这完全是个谬误。CBT(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认知行为治疗法能够非常有效的治疗特殊恐惧症,甚至是晕血晕针的病例,有些人甚至能一天就完全克服障碍。从认知的角度上讲,治疗师往往让病人们理解两件事情,第一,你所害怕的环境不是时时刻刻都会重现的,第二,就算出现了,也不是九死一生的情况。以Sally的犬只恐惧为例,治疗师往往会让病人明白,不是所有的狗都会咬人的,被人牵着的狗,性格温顺的狗,或者距离你3米远的狗,都是不可能攻击到你的,就算他真的攻击到了你,狗狗也不是哥斯拉,不会直接KO你,担心狂犬病的话,疫苗可以拯救你 ,所以没什么好害怕的。等心理建设完全了,要介入行为干预,这时会让病人暴露在自己害怕的环境下,从威胁相对小的情况慢慢升级,比如让Sally先和3斤的迷你贵宾坐在一起,等她适应了之后,让她和小狗一起交流,玩耍,接着就换成性格温顺但是体型较大的金毛寻回犬,最终也许会变成训练有素的一只高加索犬,如果顺利,Sally就能成功克服恐惧症。在行为干预期间,必须有专业的治疗师全程辅助,要不然很可能适得其反,过度的暴露在压力环境之下,可能会加剧恐惧症状。

  至于晕血晕针,这类恐惧症病人往往是因为害怕受伤或者死亡而产生的恐惧。但是一个注射器的针头,或者是摔倒的伤口是不太容易让你与世长辞的。尖锐物体虽然危险,但是通常并不致命,就算不小心扎进肉里,也就是2秒钟的疼痛,过去就好了。伤口流血也是正常的现象,流血致死的情况在日常生活里是不太常见的,更不可能因为护士抽了你一点血就让你当场殒命。

  根据北京德胜门中医院临床的统计,前10名常见恐惧对象依次是,蛇,高度,飞行,高墙,疾病,死亡,受伤,风暴,牙医和独自旅行。大部分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恐惧的人数要多,但是在“死亡”和“受伤”这两项里,男性比女性要高出不少。而在儿童人群中,对独处的恐惧占到很大的比例,大部分的小朋友都会非常害怕失去父母,有些甚至会因为过度想象这种情况而引发别的焦虑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分离焦虑症。

  以上都是一些常见的恐惧症,但是世界上有些人患有的恐惧症令人捧腹。 美国的一档访谈节目Maury Show曾经就做过一个恐惧症合集,专访了各种奇异的恐惧症。被网友戏称为Maury恐惧症前五名的分别是害怕气球,害怕鸡,害怕黄瓜(上帝知道她少了多少乐趣),害怕桃子,和害怕猫。我本人看着这个节目的时候看到过有个女孩害怕棉花球,也许大家都无法理解,但是这些人的恐惧是真实的,这是害怕黄瓜的姑娘的视频,墙外网站,加载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