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正式名称尼德兰王国【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历史是一个航海民族在西北欧北海上的多水低地三角洲上兴旺的历史。当罗马人(罗马人在尼德兰【Romans in the Netherlands】)和书写历史在前57年到达,这个国家在帝国外围被各种部落集团稀疏地居住。超过四世纪的罗马统治有深厚的人口影响,最终致使三个主要日耳曼民族(Germanic peoples,旧文学称条顿或哥特,是北欧人起源的一个印欧种族语言团体,以使用从前罗马铁器时代【Pre-Roman Iron Age of Northern Europe,前5/4-前1世纪】的原始日耳曼语多样化出来的日耳曼语族语言来鉴定。)在这一地区确立:弗里斯兰人(Frisians,是尼德兰和德国海岸部分土著的一个日耳曼种族集团)、低地萨克森人(Low Saxons;荷兰低地萨克森【Dutch Low Saxon】位于尼德兰东北;萨克森人是在北德平原的一个日耳曼部落联盟,他们中的一些在中世纪迁徙到大不列颠并形成了盎格鲁-萨克森融合团体的一部分,后者最终开创第一个联合的英格兰王国。)和法兰克人(Franks,在3世纪占领莱茵河中游和下游土地中第一次被证实的一个日耳曼部落联盟)。到8世纪,爱尔兰-苏格兰传教团(Hiberno-Scottish mission)和盎格鲁-撒克森传教团(Anglo-Saxon mission)领导他们接受了基督教。撒利法兰克人(Salian Franks,是最初生活在日耳曼边界【Limes】和莱茵河以北地区的早期法兰克人的隶属团体)的后代最终支配了这一地区,并且从他们的语音那里荷兰语(古荷兰语【Old Dutch】)出现。
卡洛林统治(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 dynasty,7世纪起源于皮皮尼德【Pippinids】宗族的一个法兰克贵族家族)、宽松地综合进神圣罗马帝国(962-180年)和维京(维京人,Vikings,从8-11世纪中期袭击、贸易、探索和定居欧洲、亚洲和北大西洋岛屿诺尔斯人[Norsemen,使用属于印欧语系北日耳曼语支的古诺尔斯语{Old Norse}的族群]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掠夺接连而来,当地贵族被相对自由留下来开创高度独立的公国和伯国。数世纪里布拉班特(公国【Duchy of Brabant】,1183-1795年,荷比交界处)、荷兰(伯国【County of Holland】,11世纪-1795年,尼德兰西北)、泽兰(Zeeland,尼德兰西南)、弗里斯兰(Friesland,尼德兰北)、格德斯(Guelders,1096-1795年,尼德兰东)和其他的间歇的打斗,但在同时贸易继续并成长,土地被改造,而城市繁荣。他们被自然逼迫一起工作,数世纪他们建造并维护了阻止海水和洪水的一个开拓地(polder)和堤坝网络(在尼德兰的洪水控制【Flood control in the Netherlands】),在这过程中把他们荒凉的地形改变成了高产的花园国家,控制了北海和公海之外,并在欧洲挣扎出了一个最城市化和有进取心的民族。
到1433年,作为最后一个荷兰女伯爵(countess of Holland,即杰奎琳,埃诺女伯爵【Jacqueline, Countess of Hainaut】)在鱼钩和鳕鱼战争(Hook and Cod wars,1350-1490年)战败的结果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Philip the Good)控制了多数荷兰语使用领土而一个说荷兰语民族的概念形成。然而在神圣罗马皇帝查尔斯五世(Charles V, Holy Roman Emperor)和之后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II of Spain)下,勃艮第尼德兰(Burgundian Netherlands,1384-1482年)最终成为了从西班牙统治的哈布斯堡帝国(即哈布斯堡君主国【Habsburg Monarchy】,1526-1804年)的部分。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16世纪)煽动了宗教激情。宗教改革使加尔文教派是成为北方(尼德兰)的支配宗教,而南方(比利时)天主教。1566年加尔文教派(Calvinism,加尔文主义是追随约翰 加尔文【John Calvin】和其他宗教改革时代神学家的神学传统和基督教实践形式的西方基督教【Western Christianity】的一个主要分支)的皈依者及其人民之父沉默的威廉(William the Silent,欧润桔-拿骚家族【House of Orange-Nassau】;该家族是欧洲拿骚家族【House of Nassau】的一个分支,在尼德兰【和有时在欧洲】的政治和政府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开始八十年战争(1568-1648年)来从天主教西班牙人和第三代阿尔巴公爵费尔南多 阿尔瓦雷斯 德 托莱多(Fernando álvarez de Toledo, 3rd Duke of Alba)的暴行(西班牙狂怒【Spanish Fury】)中解放尼德兰人。接下来的是直到1846年的《威斯特法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才会停止的对抗西班牙人的史诗般的斗争。
尼德兰共和国(Dutch Republic,1581-1795年)诞生,这是一个有新教徒、天主教徒和犹太人(犹太人在尼德兰历史【History of the Jews in the Netherlands】)和一个不寻常的宽容政策的国家。然而南方省份(现比利时)保持在哈布斯堡统治下,尼德兰从作为结果的弗拉芒人(Flemish people,现在指主要在比利时弗兰德斯【Flanders 】北方地区能找到的说荷兰语的居民;弗兰德斯是比利时、法国和尼德兰的一部分)的城市的暗淡(洗劫安特卫普【Sack of Antwerp】)和大规模难民流入极大受益。
在这个斗争中,商业继续且尼德兰共和国繁荣。阿姆斯特丹(尼德兰西北)成为了北欧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在1667年到达顶峰的尼德兰黄金时代(Dutch Golden Age)里,贸易、工业(特别是造船)、艺术(特别是绘画【Dutch Golden Age painting】)和科学(List of people from the Dutch Golden Age)繁荣。荷兰省利用其海军力量和庞大的商业舰队建造了一个全球尼德兰帝国(Dutch Empire),一个有商业、帝国和殖民影响扩大到亚、非、美(荷兰殖民美洲【Dutch colonization of the Americas】)的海上大国——但不是没有奴隶制和殖民镇压。奴隶贸易尤其赚钱。
到18世纪中期因为数个经济因素衰退开始。人口是小型的——在200万以下。有与英格兰人(盎格鲁-尼德兰战争【Anglo-Dutch Wars】,1781-84年)和法兰西人(法兰西-尼德兰战争【Franco-Dutch War】,1672-78年)的一系列战争。这个国家的政治体系被富有的摄政者(Regenten)和(有时)从欧润桔-拿骚家族选出的总督(stadtholder)主导。最终,阿姆斯特丹在伦敦那里失去了领导位置。1784年与大不列颠的第四次盎格鲁-尼德兰战争(Fourth Anglo-Dutch War,1780-1784年)结束地尤其惨重。有不断上升的不安和在被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激发的欧润桔派(Orangist,Orangism【Netherlands】)和爱国者(派别,Patriots【faction】)之间的斗争(1747年欧润桔派革命【Orangist revolution of 1747】),并最终与法国产生了斗争。一个支持法国的巴达维亚共和国(Batavian Republic,1795–1806年)被建立,并随着在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政权的巩固逐渐变成了一个法国卫星国,到荷兰王国(Kingdom of Holland,1806–1810年)告终且之后仅仅作为一个帝国省份。
在莱比锡战役(Battle of Leipzig,1813年,莱比锡位于德东)和随后的法兰西帝国1813年的瓦解后,尼德兰以欧润桔-拿骚家族提供君主作为“主权公国”(sovereign principality)恢复。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Congress of Vienna)通过创造尼德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1815-1839年)确认了这个当局。国王尼德兰的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the Netherlands)也统治比利时,但是这持续到1831年的比利时革命(Belgian Revolution,1830-1831年)末。在最初的保守派时期后,强大的自由主义情绪上升,所以在1848年宪法里这个国家确立有一个立宪君主的议会民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