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原子球


 如今原子球仍屹立在海色尔公园,50年的风雨黯淡了它金属的光泽,但原子球建筑仍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的思想内涵,它对世人的醒警,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它至今仍然是国际社会的发展前进的主题。

  
    原子球彰显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芒将永远伴随人类的未来。 
  
   布鲁塞尔的皇宫
  
   
  皇宫的铁质栅栏
  
  
  
  布鲁塞尔德教堂
  
  
   
  街景
   
  街景
   布鲁塞尔市政厅广场的天鹅饭店,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出名是因为思想家卡尔.马克思曾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欧洲和布鲁塞尔当局都十分恐惧,比利时政府驱逐了马克思,于是他流亡英国,在大英博物馆继续研究40年后写出《资本论》。
  
   就是布鲁塞尔大广场的天鹅屋,马克思当年写作《共产党宣言》的地方。经历了一百多年后,来到这个地方还是不免肃然起敬。想一想,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只要有一把破椅子,一支破钢笔,往那儿一坐,就能写出让全世界无数人为之癫狂的文字,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他天才般地创造了一种理论,我们英勇无畏的革命家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非常富有想象力地拿全体人民做了一个社会学的实验!尽管实验报告到现在还不算写完,但想
  
  想同样是血肉铸成的躯体却能发散出影响无数人的能量,就觉得不可思议。一定要在这个天鹅屋前虔诚地站上一会,多多沐浴先驱神圣的光辉。在薄阴的天色中拍下了这个很有特点的门框。透过门框遥想当年的伟人在这里奋笔疾书,倒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据说这个饭店的这个铜制雕像很灵异,触摸它会带来好运,一百多年来无数
  
  人触摸过他,以至于铜像已摸到发光。
  
   市政厅广场的行会大楼
  
   
  
   国民议会大楼
  
   比利时的三色旗
  
  欧洲,比利时是一个独立建国历史短暂和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但比利时通过多次举办世界博览会,有力地提升了国家地位,推进了城市的发展,也为世博会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凭借在欧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尼德兰地区特有的商贸活动传统,比利时可谓是世博会组织的行家里手。自19世纪中叶起,比利时便不停地举办各种规模的世博会。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897布鲁塞尔世博会、1905列日(Liege)世博会、1910布鲁塞尔世博会、1913根特世博会、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1939列日世博会。这末小的一个国家主办了这么多次世界博览会,真让我吃惊!
  
   
  
  
  
   
    撒尿小童于连被誉为“布鲁塞尔第一公民”,该雕塑建于1619年,是雕塑大师捷罗姆克思诺的作品,雕像仅高50厘米。最初的雕像是石雕。尽管这个雕像不大,就算配合着雕像下的水池,也不过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喷泉雕塑,但是,他在比利时的地位,却是其他任何一座雕塑所不具备的。
    关于于连雕像起源的传说有很多种版本,其中一个是1142年,哥特佛瑞德公爵(Duke Gottfried)率军对抗外敌,就在军队即将落败之际,公爵将自己的小儿子放在摇篮里挂在树下,用来激励军队士气,最后击败了敌军。而另一个传说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个,据说是这个叫做于连的小男孩半夜起来尿尿,看到邻居的房子伸出来了一条燃烧中的引线,小孩找不到水去扑灭他,于是灵机一动,用一自己的泡尿把引线熄灭,接球了受困的人,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小童,于是就在原地做了这么一座雕像永久保留。
    
   
    布鲁塞尔人对于这座雕塑的爱护也是非常了得的。当时,雕像在战争中被法国士兵盗走,这几乎引起了整个布鲁塞尔的骚动,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见事情闹大了,责令送回了小童,风波这才平息。再后来这小童又被盗过10多次,每次都有惊无险,最终还是安全地回到了布鲁塞尔。
  
    小家伙的传奇还在继续,因为人们觉得小于连一个人站在那孤零零的,于是在街区的另一处又建了一个小女孩的雕像和他做伴。另外,人们觉得这么一个小家伙成天光着身子,冬天的时候一定很冷,所以各国来访者会送小于连一身衣服,这其中就包括中国赠送的一件唐装。据说,现在于连的衣服已经有几百套了。
  
  
   原子弹的弧光摧毁了世博会营建的和平。5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战平息不久,经过几年的建设,欧洲国家和苏联重建了被战争摧毁了的经济,寒冷的政治气候也稍微变暖,举办新一届世博会的想法又重新成为话题。在希望和平进步的氛围中,比利时率先以恢复举办世博会打破世界的沉寂和凝重,为世界带来生机。
  
   
  
   世博会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标志性建筑――原子球(Atomium Pavilion)。1955年组委会在征集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物时,一致选中了工程师沃特金(A.Waterkein)设计的原子球建筑方案。因为,这个设计无论从思想理念还是创意形式都反映了时代特征和人们关注的热点。
  
    原子球,它的建筑形状为9个巨大内空的金属球体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各球之间由26米长,直径3米的空心钢管连接。圆球与连接圆球的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这正是放大1650亿倍的a铁的正方体结构。9个圆球加上钢架结构总重量为2200吨,最高球顶达102米。球面采用了5800块三角弧形铝合金焊接而成。
  
    原子球的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当时比利时是欧洲共同体的发起国之一,布鲁塞尔被称为“西欧的首都”。当时的欧共体拥有9个成员国,而比利时国内也划分为9个省。因此原子球象征着比利时国家和西欧各国团结、联合的标志。不过,建筑设计师还另有含义:自1954年开始设计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时,便考虑到标志性建筑,除了其本身应具有引人注目的特点之外,更应该具有思想内容,能反映时代的特征。1955年初,想到了“原子球”的设计方案。世界上所有物质的基础是分子、原子、中子等无限小又极为重要的东西。但是人们对其缺乏了解,感到它们神秘莫测。所以,原子球是一座能向人们显示这些无限小的东西的建筑。同时经历了二战后,每个人对原子概念都有了新的认识,原子球体现了时代的主体意识:即人类如何和平地利用原子能,如何解决科学技术与人道主义的问题。
  
    原子球建筑不仅展示其与众不同的建筑结构,也把现代建筑美学基础的纯几何形态的原则,运用在现代空间概念的形象设计之中。同时,原子球也是比利时冶金工业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
  
    原子球中间有一部当时欧洲最高速的电梯。仅23秒便可把22人送到92米的顶层圆球。顶层圆球专供游客观赏风景,四周有六面有机玻璃的大窗,并设有多架望远镜,250人可以同时从高处鸟瞰布鲁塞尔的优美景色。此外,还有可供140人就餐的饭店和纪念品商亭。参观“顶层”后,可改乘自动梯到其它圆球。在世博会会期,原子球内展览国际核能技术,其中有不同的核反应堆模型,和一艘3万吨核动力船的模型。另外还有太阳能利用、外层空间展览,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