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军教授是我无比敬重的一位老前辈。我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后,华中师范学院(
一、投笔从戎的陶军
弃学从军更名“陶军”。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大多不知道,“陶军”原本不姓“陶”,原名叫陈晶然。
陶军一生命运多舛。自1951年9月起,陶军教授历任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师范学院副教务长、教务长。在惨无人道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随着北京拉开批斗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的阶级斗争序幕,武汉以“陶军是‘三家村’在湖北的黑爪牙”为由,首当其冲地把陶军推上了所谓“历史的审判台”。1966年9月经原中共湖北省委研究决定,陶军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随后陶军在武汉三镇遭受无休止的批斗,身体、人格和精神受到极为罕见的折磨。
二、语惊四座的陶军
陶军是具有学者博学涵养和特有谈吐风雅的人。陶军的记忆力惊人,口才极好。他在一般场合下作报告,无论多长时间从来不念稿子,习惯于手持一张小小的纸片,即兴侃侃而谈,笑眛眛地面对听众,富有特别的幽默和情趣,确实是一位兼有领导者丰富经验和卓越领导才能,在中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知名教授、哲学家和教育家。我在撰写《中原大学校史》和《华中师范大学校史》的过程中,从在中原大学工作过的老领导、老专家那里了解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1950年冬天,一位准备接收私立华中大学的中原大学的军代表,在国立武汉大学礼堂里给武汉大学、私立华中大学的教授们作报告。报告人是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与前来听报告的老教授们比起来实在过于稚嫩。他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向入会者讲解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的报告声情并茂、扣人心弦,确实打动了在场的大多数听众。人们在台下窃窃私语:“这位做报告的军代表是谁?”“您老还不知道?他就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陶军。”会场立刻骚动起来了,这时有人从台下递上来一张用英文写的纸条:“你陶军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你讲的是你自己的主义”。写纸条的人根本瞧不起这位衣着土气的军代表,他要当众出“共产党人的洋相”。陶军沉着地讲完一个部分之后,举起递上来的纸条,用流利的英语向全场听众宣布:“我刚才收到一张用英文写的纸条,为了回答他的问题,下面的报告我改用英语进行。”教授们顿时惊呆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位土里土气的“军代表”,竟会有如此流利的英语口才。当陶军用一种略带“嘲讽的口吻”指出纸条中多个写错了的单词后,全场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人们对这位年轻的“军代表”肃然起敬。那些原本是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共产党里确实有人才”。此轶事已载入由我撰写的《战火中成长的哲学家、教育家——陶军教授》[⑦]一文中。
三、不徇私情的陶军
我在华中师范学院读书期间还偶遇到这样一桩事儿。
四、慈祥和蔼的陶军
陶军教授对年轻人关爱有加。1984年6月到1986年春,我在陶军教授身边工作,协助他完成《中原大学校史》书稿的撰写和出版工作。经过马不停蹄地整理“大事记”和梳理相关的历史资料,到1985年5月,我便带领刚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79级本科生张启社,共同完成了除“附录”、照片之外30余万字的《中原大学校史》书稿(初稿)。就在我夜以继日撰写校史稿最紧张的阶段,陶军教授和他的夫人杨景星阿姨利用晚饭后散步的机会,两次到我寒舍看望我和我的家人。他老人家充分肯定了我吃苦耐劳精神和做事锲而不舍的精神,勉励我要继续踏踏实实地工作。他特别赞赏我大胆泼辣做事情的那股闯劲,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白手起家,从全国各地把所需要的资料搜集拢,在迅速理出“大事记”的基础上,写出了使《中原大学校史》编委会和学校领导满意的《中原大学校史》书稿,认为这是我集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攻坚克难和勇于开拓的最佳体现。他还对我儿子宋威的成长和学习极为关注,嘘寒问暖,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极大关爱之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陶军教授做事细致认真,尽管他当时高度近视眼力不佳,但是对《中原大学校史》书稿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倾注了他老人家的大量心血,实为我做人、做学问的楷模。1986年12月由陶军教授主编、原中联部部长赵毅敏题写书名、《红旗》杂志总编熊复作序、我本人为主要执笔人的《中原大学校史》,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该书被评定为“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随后被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和元帅陈列馆珍藏。在1993年“华中师范大学90周年校庆”和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的时候,《中原大学校史》均被原版重印和再版发行。中原大学校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中原大学校史》将随着华中师范大学的发展而获得永存。
(应母校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约稿而作)
照片为1984年6月宋才发和陶军教授在湖南长沙爱晚亭的合影。
[①] 陶军:《陶军诗词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179页。
[②] 陶军主编:《中原大学校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195页。
[③] 汪文汉、宋才发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校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页。
[④] 陶军:《陶军诗词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页。
[⑤] 陶军:《陶军诗词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页。
[⑥] 宋才发:《从“军代表”到哲学家—怀念陶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1990年第1期,封二。
[⑦] 宋才发:《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4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3-94页。
[⑧] 宋才发:《从副院长不徇私情想到的》,《华中师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