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是我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大本营。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以其科研实力雄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室,1984年从政治系分离出来成立独立建制的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由原华中师范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高原教授兼任,李会滨教授、徐育苗教授任副所长。1986年4月高原教授去世后由李会滨教授任所长。由于科社研究所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合理,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得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随后又获得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政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科社研究所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较早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由高原教授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我国最早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之一,自1981年出版后再版6次,总印数达100多万册,被誉为“我国同类最有权威的教材”之一,被推荐和确定为全国使用教材,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专业造诣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譬如,高原教授1978年以来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创建和政治学恢复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最早的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杨宏禹教授在社会主义思想史和国际问题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历任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由他主编的《西欧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是一部理论功底深厚、材料翔实,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想史专著。李会滨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历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学术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学科组成员,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①]。由他主编的《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2001年9月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第四届“优秀作品特别奖”。
师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专家李会滨教授。1986年2月22—23日,我持1986年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准考证(NO:0007246号),在华中师范大学考点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录取为1986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班的硕士研究生(共21人),师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专家李会滨教授,
博士学位论文列入“博士文库”出版。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在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期间,均只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学习任务,并且以优异的学业成绩提前毕业。譬如,在整个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结合专业课学习,我写作并发表了18篇论文,它们主要是:《论生产力内涵发展的协调机制》(载《江汉论坛》1994年第3期);《重构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载《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中国特色》(载《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第6期);《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索》(载《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6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史回溯与思考》(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思考》(载《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第6期)等。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还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外作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探讨》,
(摘自宋才发著:《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4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照片为1996年6月宋才发教授作为1996届博士毕业生代表,在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仪式上接受副校长蔡勖教授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证书。
[①] 汪文汉、宋才发主编:《发展中的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191页。
[②] 1986年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准考证(NO:0007246号)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成绩登记表”复制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年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45—47页。
[③]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华师研录字[03]第001号),授予博士学位文件(华师学位字[1996]04号)复制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年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48—66页。
[④] 11位专家的“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议书”复印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年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74—84页。
[⑤]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关于推荐出版宋才发博士学位论文的报告》复制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年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