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忘不了大学老师的奠基恩


 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跨入大学校197833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一天我高地收到了“范学院政治部”邮寄来的“取通知”。按照“范学院新生入学注意事定,从34始到广济县团县具“团组织关移介信”、到公安机关办理“迁移口”、到粮食部门办理“移粮油系”等手。根据国家有文件定,我享受上大学的待遇,因而文教局薪手、到县卫生局理享受公疗转移手[①]。所有这些手续仅3天内紧张地完成的。如果不能在接到“入学通知”两周内,持必需理的所有手到学校到,将被取消入学格。其实每个同学入学的心情都很迫切,310大部分人都已经到校到了。12日华范学院京山分院们举行了隆重的学典礼,15日办理了“学生”,以便我正常地借书、读书。我的学生证编:学字第000841[②]19781979年华范学院在湖北省京山保留有分院,分院是当年兵学“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需要立的,直到1980年才撤销分院建制。由于学校本部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处于半封,多数校舍年久失修,有些留有“文化大革命”期造反派写的大幅标语,以及“文攻武”期两派武斗的“眼”。因而学校安排“7778”两个年的政治、史、中文三系学生,到“华范学院京山分院”临时一年,第二年再回到武昌桂子山学校本部读书。那我家所在地广济县与京山间还没有直达公交,必到武中途转车。按照“新生入学知”的定,我可以到学校本部中,由学校本部派车统一送到京山分院。所以,我提前一天到达范学院本部,有幸本部美的校园先睹快。我永忘不了把我从“迎新站”引送到“政治系公室”的中文系留校生胡敏老,她是我范学院的第一位引路人,她在是范大学言文学院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图书馆书籍的77”大学生。范学院京山分院周边自然美,教室和宿舍周是相当大的一片梨园,瓜果香、清静淡雅,确适合于大学生潜心读书。京山分院所在地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距离京山城有30多公里。由于这去是工兵学的地方,因而图书馆在没有多少的著作,除了一部分刚开禁的典文学作品之外,有价的中本外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在不多,性的著作更是少得可怜。多数出版业刚刚“解”,主要是抓重印或者再版“文革”前17年出版的一些图书图书在“文革”中受到批判,大多被打成“封修”物,如沫的《青春之歌》,巴金的《家》、《春》、《秋》,以及1819的西方文学名著等。归纳起来,图书馆开放的主要是三类图书:一是恩列斯毛的著作、党史料和政治;二是迅著作、《雷》等革命物;三是不政治色彩的技术图书,其他图书仍被列入“禁区”。真正的读书无禁区是从1980始的。我77”学生刚开始使用的教材,事求是地念上比较陈旧,多少经济时代的烙印,开风气之先的倒是一些期刊志。那们对西方的新思潮、新念特趣,在一些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志上基本可以到。从19781985年是被称“思想解放运”的期,反映在出版域的特征是“解”,表阅读领域的是“知识饥渴”。于我们这些“77”大学生来,无么书、无思潮的作品,只要能找到的大家都会真去。我以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多的表形式,其中读书少禁区、无禁区当是一个最重要的志。我深信一个人读书的禁区越少,思想禁也就越少,思想活独立性、自主性也必然越多,趣味和各利益惑的抵制能力就会越。同一个专业的“77”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比相似,入校差不多都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突出特点。因而我就一些学术问题或者社会问题,聚集在一起展开热烈地讨论和争。但是那由于我的基识积累不读书又往往多而不求甚解,所以也常出无根,更缺乏学理上的深入探究,一些问题的理解有时难免陷入简单化。我都如饥读书,尽管分院领导规11点半钟必须熄灯,但是几乎没有哪个学生做到了一点。经过学生会竭力与分院领导“交”,校方于同意三系学生两个大教室的“明灯”,于是大家天下午提前去“占座位”,否就只能在被子里用手偷偷地看。不到3个月的时间,整个京山分院图书馆籍就被我看了底朝天。于是分院领导火速示校本部,3卡车刚开禁的专业图书,以解三系学生燃眉之急。那时图书馆的管理人人手有限,加之图书数量及流速度超出了学校原来的想象,无疑加重了图书管理人的工作担。但是图书管理人从来没有怨言,他非常理解我77帮“虫”。他彼此之间经谈论说:“批学生与去的学生就是不一,即使‘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期的学生,也没有见过77学生这样刻苦读书。”由于“77”和“78”入学时间仅隔半年,“77”原定在京山分院就一年,78”新生房,我们三系学生于19787月初提前迁回校本部。最初担任我们学生指导员工作的是陈首垠老,后来是刘宗武老师。这两位老师对学生工作都非常心,始同学生住在一,与学生打成一片,确实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的良益友。我于198214范学院本科毕业,院刘岳曾签发由教育部一印制的“中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毕业文凭”(文凭登:学字第000090号);198278得由院刘岳曾、学位定委会主席高原签发的“法学学士学位证书(证书编8100130)[③]19821月以异的学范学院工作[④]。根据我的能力和特,分配到《范学院学编辑部工作。

一批学贯中西的家学者77”学生授范学院政治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125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系。1952年全国院系整后,政治系改称政治教育系[⑤]19781979年系党书记为高原教授,19791982石方文老1982崔希武教授。19781981年系主任高原教授、19811982古堡教授。根据我个人的回和当年成通知记载政治系“77”学生授的教主要有:《中共党史》古堡教授、陶教授、刘光明教授、梁琴教授;《国史》课车有道教授、周存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恢重建后任校副校)、廖慎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恢重建后任校党委宣部部);《国政治与国际关系》程毅教授;《科学社会主原理》课杨宏禹教授、李会教授、胡原教授、徐育苗教授;《政治经济学》胡琛教授、张贻先教授、敦品教授、高秉坤教授等;《》原著李正芳教授;《克思主哲学原理》林双忠教授、忠超教授;《哲学原著选读李本先教授;《中国哲学史》李寿章教授;《欧洲哲学史》德教授;《自然辩证法》李以章教授;《民法学》课张健教授;《逻辑学》刘文君教授;《新旧军阀史》课邹教授;《中国近代史》课孙教授;《教育学》林蔚教授;《心理学》刘静教授;《写作》汪文教授。些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磨之后剩下来的“精英”。77开过术讲的教授分有:高原教授(原中原大学政治系主任,国院学位委会学科评议组范学院副院范大学党委书记,著名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家);陶教授(原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范学院始人之一,曾任中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代表,范学院副院);詹峰教授(早年赴法国勤工学,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武市政常委,全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家);祖岷教授(原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1949年在私立华中大学任教授,我国最早从事《》研究家,最先翻出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教科家之一,湖北省政常委、民盟中央委和民盟中央参);王启教授(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得副博士学位,著名经济学家,1979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任党委常委)[⑥]等。除此之外,给77做过专场术报告的国内外著名家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副所刘佩弦教授[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兼澳大利社会科学院院A·D·肖和;阿得雷德布弗林德斯大学教授诺·琴;悉尼大学教授利奥尼·丁克雷默;山东曲阜范学院刘蔚教授[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牙含章研究[⑨];吉林大学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教授[⑩];等等。我一向敬重那些学养深厚的家学者,因具有良好的知和人格操守,不愧社会的道德良心,让远记住他的名字和不朽的献。

忘不了那些置自己生命于度外的“园丁们”。我与授《国史》程的有道教授下了分的。由于我是77学生会的学,所以有机会常与家近距离接触,同任收集位任堂授反映。得有一次有道老教室用沙的嗓子、渐渐减弱的声音讲课去从来没有的事情。他随身来的一瓶水不到一节课就喝完了,上身穿的那件短袖衬衣被汗水湿透。他打精神持把课讲完。下后我和几个同学到共运史教研室去看望他(那他的家属没有到学校,只身一人睡在教研室里),刚进门都惊呆了。只他倒在椅子上紧闭双眼、色灰白,桌子上着早餐没有咽下去的馒头、稀和几样药片,茶杯里装着已的中汁。此情景,一尊敬和受的心情油然而生。当我几个同学把他送到校医院后才得知,身患慢性喉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血偏低和神官能失常等多疾病。近日来他喉炎、关节炎、胃溃疡时发作,疾病的折磨使他吃不下、睡不好头晕使他眼睛都。尽管这样,他从来不吭一声,不但按时给,而且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辅导汤庭芬等6名应毕业生备考研究生[]。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在科研上多悉心的指,我在写非常注重对观点的提,就是得益于先生的指点。在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前夕,师还带领我与熊贤军编写了《人心灵的工程——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一,原教育部副部长张健欣然作序:《光位 崇高的职责——<心灵的工程>作序》,该书19866月(我国第二个教师节前)由武大学出版社出版行。再譬如,林双忠教授是教我《哲学原理》的主,他以高度负责的工作度,合运用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采取灵活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与育人有机地融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林老师备课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听学生教学的意和建,定期召学生干部会,收集点点滴滴教学的意后他是与学生泡在一起,随随地征求同学的意。有些女生不习惯在公众表自己的看法,林老就深入到她的宿舍了解情况。针对高年学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特点,他特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激励学生深思、遐想,学生以勇气、信心和力量。调动全体学生参加科研活极性,他先后刻了几十道哲学目,供同学根据自己的特好,自一个研究目从事早期研究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再以班级为单位推文参加年级论告会。通过这种竞赛”的方式,促群众性科研活的广泛展。尤其是那些平爱发言、很少参加方面活的学生,也得到了实际锻炼。在教学程中,他善于察学生的思想化,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知识传授,理成章地学生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我以“老”与“教”在本上是不同的,能够让学生从内心里可、敬佩并以之楷模的人,被称之,而教师则只是一种职业而已。在很准确地出我的老哪儿“大”,可在一想起来就是得他真的很“大”;也不出他哪儿“不凡”,可就是从内心里得他们实在“不凡”。之,像这样的好老必然受到我学生的敬重和戴,我永忘不了些老师们的培育之恩。

母校给我提供了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政治系公室主任达泉和教学秘唐昌忠(后来为办公室主任),是两位人厚道且话语不多的好老,他一天到晚对学生是笑眯眯的,从来不学生脾气。我作学生会的学,主要是通一位任取得系,并且通把学生教学的意和建,及地反馈给每一位授,以提高一个位授课时间的教学效果。个77”学生的年与年的年不相上下,有的学生比助教的年龄还大,经历阅历也比丰富,因而师讲授的内容和方法非常挑剔。加之“77”是粉碎“四人帮”后的首届大学生,全国没有来得及写出通用教材,教材多是由老师们集体讨论共同写而成的,直到大学三年候,才有出版社出版行的用教材。因而在教学内容安排和突出重点方面,免不了有些欠缺和漏洞,以至于教《政治经济学》的一位中年老硬是被学生“炒鱿鱼”,一度师生之系比僵。这种情况下,他俩总是一做任的工作,鼓励加鞭策;另一方面耐心地做“77”学生的工作,希望大家适容任。我从他们俩的身上,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成全人、如何帮助人,些在本上根本学不到的西。在践教学方面,由于我从事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经验,他俩对我放手放心,是鼓励我大胆地与校外系,展与教学密切相的教学践活。譬如,在学《中共党史》程的候,1979319我持学校介绍信与武“周恩来生平展览馆”、“八路军驻汉办处”联系,46我带领全年142名同学前往参观[]。在学习《中国革命史》程的候,我分与“毛主席在延安革命活巡回展览馆”、“武向警予展览馆”、“武昌辛亥革命展览馆”、“武落后就要挨打展览馆系,带领全年同学地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程的候,我分与“武国棉六厂”、“武印染厂”[]等大型国有企业联系,带领全年同学现场考察和研大型国有企代化生情况,加深“生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专业课的学践活,我真地总结了“教”与“学”之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写成文章。些成果得了任和系领导的好,被他推荐到有关报表。譬如,合《政治经济学》程的学写作了《堂教学的例》[];我代表政治系学生会结毕业教育实习写作了《注心血育新苗》等,都被范学院教务处刊登在《教育实习经验汇编》中。当然做学生会的工作以及组织教学践活,自然要耗我很多宝读书时间。然而我深刻地体会到,时间就像海水,只要你肯去,水是或多或少有的。但这样与外界沟通与系的机会,一个学生来机会并不是均等的。我是及抓住些机会就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公能力。些只有在践中才能和把握的实际工作能力,于我后来从事大学教学并兼任行政领导工作确受益无完全是母校和老师们给我慷慨提供的。

母校给造了就文笔的地。自高中始我就酷写作,因而在大学读书不但各科学绩优秀,而且专业课政治教育活动陆续在《》上表了一些“豆腐”文章。譬如,《<修养>是共产的必读书[],《取消“四大”是为了更好地发扬人民民主》[],《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制度的越性》[],《正确分析和认识错误[],《用青春的力量建设灿烂的新生活》(参加全国“理想与现实”——人生观讨论[21]等,每篇文章大多数只有15002000字左右。在今天看来这些文章不水平欠佳,而且文字也粗糙,但它不了我的思能力和写作趣,而且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后来从事学研究是受益匪浅的。在里我要特时华范学院党委宣部副部兼《》副主李昭民、新启老,是他手把手地教会我如何修改文章的。好写作竟只是一个愿望,促成我把愿望现实的人,正是些无私奉献的园丁。也正因如此,我逐渐养成了“夜猫子”的生活习惯上不、不写点西,似乎就缺少了点什,不到深夜12点不会上床睡觉的。习惯成自然,想改都改不掉。30多年来我基本上是晚12点之后上床睡觉,冬春季早上6点左右起床,夏秋季节早上5点半左右起床,在没有任何干扰的夜和早晨工作效率特高。我的好些学术论文乃至获奖成果,多是在人睡觉时完成的。也是基因遗传故,也是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太深,我儿子宋威年不大,也无形中成了“夜猫子”的生活习惯。偶在睡得太,他妈妈担心把身体搞了不免有些不快。我倒得只要他生活有规律性,睡得晚点儿是在用心学而非玩,就是得肯定和鼓励的。每每看到儿子上那孜孜以求,用心问题子,“有其父必有其子”那得意之感是不呼自来。

我的优秀学士文是母校栽培的最佳回1979年底到1980年初,在我国587万个生产队当中,90%以上的生产队都程度不同地行了各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生产责任制是在持社会主公有制的前提下,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适展水平,好社会主集体农业的一根本性经济制度。它有效地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劳动成果与个人的物利益有机地合起来。它的基本算方式就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的都是自己的”。因而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民尽快地富裕起来。此,我确定《生产责任制是农业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学位文的目。了做好文,19817722日就“联产计酬”各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问题,我走访了我的家广济县县委、几个公社党委、管理区负责人、大干部和部分社群众,地考察了坪、石佛寺等19个社。回校后写了一个告《促进农业发展的重大革——广济县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调查综述》[22],引起了中共广济县委和中共湖北省委的高度重,《》整版节选发表了调查报告。我以第一次调查11月再次深入调查为写作的学士文,在范学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文首先被全年文,随后被全校的文,最后作推荐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重点大学毕业论文的候选论文”。该论文入19853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公出版的《19811982年大学生毕业论选评》的25篇全国毕业论文之中[23]。由敏校等主范大学《百年校史》此作了专门记载:“政治系77学生宋才的《生产责任制是农业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被19811982年大学生毕业论选评》(史、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专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在全国首次推出的两本‘全国大学生毕业论选评’,是由各大学推荐的毕业论选编而成的,具有威性。它从一个方面展示了我国粉碎‘四人帮’之后的首届大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从一个示出范学院教学量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所的重要位置。”[24]家在文“点”中指出:在我国村大地上,尽管早已出了生产责任制的萌芽,但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责任制才普遍地展起来。一事物当怎看呢?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解:生产责任制是农业经济的必由之路。文章问题的突出特点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所“言之成理”是指本文的点正确,是符合克思主基本原理的。作者注意运用克思主的基本原理来问题,并适当地引用了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经典著作中的,增了本文的理色彩和服力量。譬如,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展的水平”一原理,指出在村中行生产责任制是在持社会主公有制的前提下,适于我国目前农业水平的一重要的经济政策,对读者就有较强服力。作者在道理主要是正面立,但有也采取驳论和立合的方法,后一方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更突出。如针对少数人认为行生产责任制是‘偏向’,‘会出两极分化’,‘又退回到老路上去了’”等错误观点,行了比准确、致地分析。得出了生产责任制“只会使我国农业沿着社会主道路健康地向前展”的结论这样针对,有的放矢,破中有立,道理得更加深入,同文章也得有起有伏,避免了平直叙。所“持之有故”就是作者在论证,不只是依据克思主的原理,而且以客存在的事统计数字作根据。事实胜于雄。作者明“专业承包任制可能更有利于农业展”等点,分了一些事作材料,这样观点就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明我国村生条件有了明的改善,部分地区生水平很低和村各形式生产责任制的展状况等问题,文章分引用了一些统计数字,些数字或引自国家统计局,或引自党中央的重要文件,都是切可信的。早在新中国生之初,中国科学院曾号召科学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做到“三”,即要有严肃度,严谨的学密的方法。作者写《生产责任制是农业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毕业论文,正体了“三”精神。他在19817月在他的家湖北省广济县对社、的生产责任制问题进行了调查,占有了丰富的材料并写成调查报告;同年11了深入探产责任制的理问题,他再次到广济进调查研究。一切文科大学生都当有这种眼睛向下的精神,深入实际真向社会作调查,掌握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25]

 

(摘自宋才著:《惟真知启后人——我的教生涯4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6月版)



[①] 华中师范学院新生入学注意事项及办理的有关手续的复制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1417页。

[②] 宋才发的“华中师范学院学生证”复印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18页。

[③] 宋才发获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毕业文凭”、“法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4143页。

[④] 宋才发的“毕业分配通知书”复印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44页。

[⑤] 1993年12月13政治系”更名为“法商学院”,1996109定名为“政法学院”。

[⑥] 参见汪文汉、宋才发主编:《发展中的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21页。

[⑦] 宋才发:《刘佩弦教授来我院作报告》,《华中师院报》1979116,第1版。

[⑧] 宋才发:《澳大利亚三教授来我院讲课》、《刘蔚华教授来我院作报告》,《华中师院报》1980531,第1版。

[⑨] 宋才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牙含章同志来我院作报告》,《华中师院报》19801020,第1版。

[⑩] 宋才发:《吉大高清海教授应邀来院讲学》,《华中师院报》19801120,第1版。

[] 宋才发:《我们的好老师》,《华中师院报》1979618,第3版。

[] 宋才发:《林老师教书教人杂议》,《高教研究》1981年第2期,第3841页。

[] 宋才发联系参观“周恩来生平展览馆”、“八路军驻汉办事处”的介绍信(华中师范学院介绍信编号:002200号)复印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24页。

[] 宋才发联系参观“毛主席在延安革命活动巡回展览馆” (华中师范学院介绍信,华师字:012576号)、“武汉向警予展览馆” (华中师范学院介绍信,华师字:012577号)等介绍信的复印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2527页、第30页。

[] 宋才发联系参观“武汉国棉六厂” (华师字:003931号)、“武汉印染厂”(华师字:003932号)介绍信的复印件,见《宋才发档案资料》(一),20052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整理装订,第2829页。

[] 宋才发:《课堂教学的举例》,《华中师院报》1981521,第24版。

[] 宋才发:<修养>是共产党员的必读书》,《华中师院报》1980310,第2版。

[] 宋才发(笔名宋洪):《取消“四大”是为了更好地发扬人民民主》,《华中师院报》1980320,第3版。

[] 宋才发:《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华中师院报》1980620,第3版。

[] 宋才发(笔名洪发):《正确分析和认识犯错误》,《华中师院报》1981929,第3版。

[21] 宋才发:《用青春的力量建设灿烂的心生活》,《华中师院报》1980927,第3版。

[22] 政治系77级宋才发:《促进农业发展的重大变革——广济县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调查综述》,《华中师院报》1981918,第3版。

[23]19811982年大学生毕业论文选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专辑),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43356页。

[24] 马敏、汪文汉主编:《百年校史》(1903年—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6347页。《百年校史》中提到的“两本全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选评”的另一本,是指同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的《19811982年大学生毕业论文选评》(语言文学专辑)。

[25] 论文“点评”见《19811982年大学生毕业论文选评》,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56358页。